二、充分行使法官释明权 释明权指在当事人的主张不正确、有矛盾,或者不清楚、不充分,或者当事人误以为自己提出的证据已经足够时,法官依职权向当事人提出关于 事实的发生等其他事实进行举证。 2、防碍举证的推定 《证据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56.html -
了解详情
无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 证据中能引起再审的证据,法院未调查收集的。例如,败诉的一方当事人以一审法官有应当回避的法定情形而未回避作为理由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在审理时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99.html -
了解详情
主导概念。所谓客观举证责任是指诉讼进行到终结,而争议中的事实仍处于真伪不明状态,由哪一方当事人负担败诉责任。这个定义,着眼于诉讼后果,而不是过程 分为推进责任和说服责任,并把说服责任定义为当事人提出证据使法官或者陪审团确信其实体主张成立的义务,否则必然遭受不利的裁判[16],认为《行政诉讼法》第3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57.html -
了解详情
权益。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被告答辩却被设计为任意性规定,成为一项单纯的诉讼权利。《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 3)纠纷解决者应只在另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听取一方的意见; ( 4)各方当事人得应得到公平机会来对另一方提出的论据和证据作出反应。 注释: [1]肖建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争议,主要有以下途径。 第一,由仲裁庭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最终判断。这也就是所谓Kompetenz - Kompetenz (管辖权管辖权)原则,即仲裁庭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有管辖权,中国学者有人称之为自裁管辖权说。赋予仲裁庭对仲裁协议的效力和管辖权作出决定的权利,这不仅更符合仲裁的独立性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88.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交换,对另一方当事人是不利的。从审判实践看,有的被告代理人在查阅原告提供的证据后,在举证期限的最后一天才提出一些证据,让原告方措手不及。如果 和安全保证等方面作出规定,对证人强制出庭作证义务以及违背这些义务所应给予的制裁措施也应尽快立法,加以明确,以便实践中执行。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人民法院 联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9.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则有进行防御的权利。例如,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另一方有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的权利。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时,另一方有提出反证的权利。不能只给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 [3]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4] 毕玉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54.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对案件事实应当由哪一方当事人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问题。法学家们提出了分担举证责任的两条原则:(1)“原告应举证”:“原告不尽举证责任时, ,以明确对哪些事实须承担证明责任,而对哪些事实无须承担证明责任。依划分的标准不同可分为消极事实说、外界事实说。消极事实说(Negativentheorie)是将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8.html -
了解详情
英美法系各国学者在谈论“盖然性占优势”标准时,大都与陪审制相联系。对此,美国模范证据法典起草委员会主席摩根(Morgan)教授认为:“普通民事诉讼中法官通常指示陪审团 除举证责任倒置外,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首先举证,然后由另一方当事人举证。另一方当事人不能提出足以推翻前一事实的证据的,对这一事实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3.html -
了解详情
主张和攻击、防御方法列于书状中。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当事人在法庭上所使用的证据必须事先告知对方当事人,如果在法庭上提出事先没有提出的证据就产生失权效力,即法官根据情况不采纳证据。为了加快程序,法院对被告的陈述和原告的答复都限定了时间,如果一方违反期限递交书状,法院还可以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