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使原所有人在获得赔偿金以后购买替代物,而善意买受人也可以继续占有标的物,这是符合效用原则的。另一方面,善意取得通常都是由无权处分而发生的, 购买人购买以上物品绝非偶然,相反是比较普遍的,对于此情形下的善意买受人,如果一律不予保护,显然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从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治安状况出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520.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行为后,足以使另一方对其产生信赖(如相信其会订立合同),并因此而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后因对方违反诚信原则使该费用不能得到补偿。[5]信赖利益 对方的缔约过失行为而遭受损失确因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而无法要求对方进行补偿的空白,保护了缔约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该制度的建立不仅完善了债法理论体系,而且是保证合同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331.html -
了解详情
受害人A承担,这样,A先是自由受侵犯,继而又承担风险,对A来讲,是非常不幸的,也背离了基本道德的要求,可能助长B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剥夺他人财产的目的。而 以土地登记簿的登记为借口,否认自己对真实情况的了解。46再者,公信力原则的目的是保护善意第三人,而不是为第三人增加不利益,所以,“如果错误登记致使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175.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援用这些规则。与此相反,特权原则的存在目的却在于保护某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因此这些社会关系的当事人即是特权的权利人,这些人却未必是诉讼当事人。 应否适用。Wigmore以“证据持有人有义务提供证据”为前提,要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方可适用特权原则:其一,当事人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不会被公之于众,并以此为基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7.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不通畅。笔者认为,行政法规对运输经营资格的要求对应的是管理性禁止性规范、而非效力性禁止性规范,其规范目的是通过对特定市场主体准人资格的控制 能力不足造成受惠者损害使得本案已经从帮工这种纯粹的情谊行为演变成为违反注意义务的情谊侵权行为。 在英国合同法上,信赖利益保护的一般性基础尚不存在,但却存在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4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由于侵权行为强调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可以较容易地通过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而免责,因此这一理论不能有效地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3]693。 (3) 欺骗了对方当事人,所以他不仅应该赔偿该人的信赖利益,而且尚应赔偿对方契约履行利益的损害。之所以必须全部满足第三人的要求,是因为他知道他这样做存在有这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255.html -
了解详情
衡量时,可归责性因素并非毫无意义。相比股权转让场合,股权质权的善意取得在信赖基础、消极信赖保护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股权善意取得;权利外观;善意; 内,径直赋予权利外观公信力,就有过分损及财产静态的安全之虞。登记的简化与便捷是商事交易成本与效率的要求,但其可能导致准确率较低进而影响善意取得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439.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欺骗性陈述,而是基于公示公信原则,对于登记所有人或者占有人的所有权产生了合理的信赖。善意取得恰恰就是与公示公信原则配套发挥作用,以公信力来认定第三人 诸如表见代理、善意取得、无因性规则等保护第三人的制度,对基础法律关系的要求较高,即上述制度通常针对的是存在特定瑕疵的交易(如无权处分、无权代理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723.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种实质判断。罗克辛所提出来的规范保护目的、被容许的风险、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等原则,都是尝试将法秩序的要求具体化,而它们本身都是实质的标准。 过失的客观可归责性问题,这对于判断监督者、管理者的行为是否制造了法所不允许的危险,理解监督过失与信赖原则的关系,以及解决管理过失中他人行为介入时对管理者的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560.html -
了解详情
股东的最大利益作出判断;二是监督基金的收入分享安排(revenue sharing arrangements)以保证其符合投资公司法及其相关业务规则的要求,并对此类安排是否符合投资者的最大利益作出判断。 简而言之,投资公司独立董事负有普通法上董事的各项义务以及投资公司所规定的各项义务。作为执行投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4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