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刑事和解的适用则是一大进步,由此替代性刑罚观主张弱化刑事和解和辩诉交易的监禁作用,能不适用刑罚则不适用,提倡刑罚执行的社会化。在犯罪人真诚认罪之后 利益需要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诉讼权利,允许被害人参与量刑、减刑与假释的参与决策权,等等。另一方面,在一人犯多种罪刑的情况下,应允许对部分罪责达成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45.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及依法被宣告缓刑、依法予以减刑、假释,但是尚处于考验期或执行余刑的罪犯。必须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 条件。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几种,在认定共同犯罪的自首时,不能离开共同犯罪人这一基本线索。但由于共同犯罪的复杂性,在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12.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执法大检查过程中,超期羁押问题被列为跟刑讯逼供、律师被迫害、执行过程中减刑假释问题的滥用并列的四大问题之一。刑讯逼供是最严重的,然后就是超期羁押。超期 选择羁押措施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节制,能一年的就不要两年,能两个月的就不要三个月,尽可能降低到最低幅度,而且要尽可能和将来他涉嫌的罪行相适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200.html -
了解详情
一方,调解的结果不但影响到其财产权益,而且影响到对他的量刑及今后的减刑、假释。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问题:1、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二)行政案件协调解决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对被诉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原则。合法性审查是行政诉讼特有原则,不能因为协调解决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74.html -
了解详情
机构还是行政机构,都只能根据宪法从事各种公共领域的活动,而不能违背宪法的规定和精神。在这一维护宪政并进而实现法治的过程中,司法权的存在具有特殊的重要 执行的变更为例进行解释。一般说来,负责执行监禁刑的监狱部门遇有犯罪人符合减刑、假释或者保外就医等条件的,一般会以法定方式将此提交司法机构,后者经过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2.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特殊预防达到一般预防,从而预防和减少犯罪。对于有些犯罪,如果实刑能“判一儆百”,缓刑却“判一纵百”,那么,即使缓刑对某一具体 也有很多途径可以来享受自己的权利。“条条道路通罗马”,他可以积极改造,获得减刑、假释的奖励,而不一定非要挤“缓刑”这座“独木桥”不可。 (三)缓刑期内犯罪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81.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起诉,否则应予释放。 第十九条 总统有权在法院终审判决后,特许缓刑、减刑、赦免和退回罚款及没收的财物,但弹劾案件或本宪法另有规定者除外。总统经国会 委员会的建议,总统不得对违反选举法律、规则和条例的人予以赦免、假释或缓刑。 第六条 允许根据人民的自由选择而逐渐形成一种自由、公开的政党制度,但须遵守 ...
//www.110.com/fagui/law_14806.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裁量权。量刑规范化的改革,减少了量刑的随意性,把法官量刑的“内心活动”和过程一步步展现出来,让当事人和老百姓知道刑期是怎么“算”出来的,消除了大家对 48人被依法宣告无罪,同时还对15245名正在服刑、改造良好的罪犯依法予以减刑、假释,这些工作都充分体现了全省法院正确应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助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284.html -
了解详情
就难不上施加重要影响,对于附带民事裁决的制作也难以施加有效的影响,对于减刑、假释和监外执行等行刑过程中变更刑罚的问题更是无法提出本方的意见和要求 的合理诉求。而且,就被害人权利与被告人权利二者关系而言,也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看成是一种非此即彼或者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⒄一方面,这种对抗力量的对比可以通过不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223.html -
了解详情
,体现了非刑罚化;刑法典有诸多制度保障实现非刑罚化,如缓刑、假释、减刑等制度和免除处罚的情节,有助于实现非刑罚化;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中还设置 对风险的失控,不利于保障国民的安全。传统刑法以调整实际受到侵害的社会关系为主,是一种相对滞后的反应机制。大多数的犯罪成立是以法益受到损害,造成严重危害结果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8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