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调解规定》)第3条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邀请与 焦点以及涉及的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解释,促使当事人知晓诉讼权利义务和诉讼流程,明确自己在纠纷中的责任。但是,诉讼释明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16.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理应禁止。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机关,培养人们诚信义务责无旁贷。②人民检察院不能以有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审裁判而提起抗诉。我们比照 禁止就享有。在民事抗诉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如果愿意与对方调解,选择以调解的方式解决双方的权利义务之争,只要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不违反法律强制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2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单位或个人的主持下,各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就民事权利义务或诉讼权利义务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活动。 诉讼调解不仅在学理和逻辑上具有合理性, J).中国法学,2004,(3).{6}徐炜,刘皓.法院调解与司法能力的互动(OL).http://www.gzcourt.gov.cn 200601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474.html -
了解详情
和当事人协商相融合的调审结合模式 近年来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如何构建民事调解衡平机制仍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建立调审分离机制。这种观点认为, 虽然当事人没有最终达成协议,但在事实清楚、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明确的基础上,审判人员衡量若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更有利于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审判人员则可依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债务数量和拖欠时间的长度规定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而阐明;有关财产继承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尊长应分家财不均、 私擅别籍异财以及 不能养赡父母等 ]:第四章)。 同时,为了减轻法庭的负担,国民党政府曾经试图实施法庭调解制度。[8] 1930年元月27日《民事调解法》正式颁布,要求所有的初审法院增设民事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67.html -
了解详情
优势。 二国外相关制度简介 (一)日本。日本的民事调解是指经设置于法院里的调解委员会的斡旋、调停,使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合意的程序。根据日本《民事调解 程序,但由于不同的纠纷类型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同,对重新分配权利义务的要求不同,因而在对调解程序的需求上和调解成功率上有所不同,同时,调解解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和效力作出规定,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制度与民事诉讼机制的连接,确保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并通过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力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实现。 二 人民调解 一致的结果;二者都是双方当事人为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所达成的协议;二者都是双方当事人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达成;二者均具有一定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0.html -
了解详情
其间存在着公的因素与私的因素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新型纠纷所涉的权利义务的内容及权利主体的外延未必清楚,若依上述的传统的可诉性观念和标准进行审查 明确的权益要求,同时也较充分地实现权利人的民事权益。但是,和解与调解通常是以当事人妥协而解决纠纷,这种妥协使得权利不能全面实现,所以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和解或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04.html -
了解详情
意味着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被出卖。正是这种观点使人们在设计行政诉讼制度时将调解划入禁区,并在行政诉讼法中作出明确的禁止性规定。[3]但是,我们千万不可 裁决者的行政机关之间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存在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依法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要求纠正行政机关的行政裁决,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57.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予以比较宽松的把握,法官不仅可根据案件性质是否属于家事或劳动等应特别注重调解的领域、标的额大小或案情复杂与否等做初步的判断,而且只要大体上感觉纠纷有 不妨把上述规定扩大解释为对于可能被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都应当保障其拥有大致相当于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换言之,不是等到第一审判决宣判之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8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