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应受民事法律规范和调整。从诉讼程序法的要求而言,附带民事诉讼在程序上仍然受到民事诉讼法的许多规定制约,如诉讼原则、强制措施、诉讼证据、先行给付 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这根本不能保证刑事案件的及时审判,附带民事诉讼的效率价值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依照诉讼理论,任何诉讼的成立必须具备当事人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8.html -
了解详情
出一种与法律赋予的抗诉职能相并行的监督方式对于一审生效判决或裁定认定事实证据充足、适用法律不当或存在漏判等问题的申诉案件,采用检察建议的方式建议法院 明确规定了检察意见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诉讼法体系中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里没有检察意见的明确规定,显然不符合立法与司法客观一致性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48.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的需求,而且也暴露了我国立法的缺陷。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是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所适用的两种相互独立的诉讼程序,二者各有 是因为法院和当事人对案件性质及具体案情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则有无必要重新进行证据调查应作具体处理。若某一案件事实十分清楚或当事人双方对其均无争执,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49.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效果的有力途径。 (二)民行检察部门对息诉工作没有准确定位 很多人根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想当然地认为:按审判监督程序抗诉是民事行政 指《民事诉讼法》第185条所规定的以下四种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8]:(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7.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说之下的诉讼标的理论。该说认为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要求救济的基本权利,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服务于宪法规定的诉权实现,民法对应适用的裁判规范未明确规定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第4款规定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8.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是质证主体。其理由有:第一,从法律规定来看,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在这里,仅仅是 发问的规定。这大概是因为法院对证人的询问是极其自然和不规自明的事实。[2]事实上,我国民事诉讼法颁布以后,我国各审判部门也一直沿用传统的职权主义的质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14.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形式(在概念和分类中已述及),如单位证明是否有单位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 的效力往往会导致裁判不公的问题。 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必将推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证据立法的议事日程。相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台一部内容涵盖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4.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秩序良性运转的社会状态,便成为我国再审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属点。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开宗明义所宣示的审判任务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5]。 除法院 其模式归属的重要指标。 [8]《民事诉讼法》第179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700.html -
了解详情
虽然这是一个最为基础的问题,但是目前理论上和立法上对这一问题还没有解决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没有对证据概念作出规定。由于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 事实以尽可能接近客观事实作为其追求的理想状态。由于当事人发生法律关系的事实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再现,因此要求司法人员认定的案件事实完全与客观事实相符合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99.html -
了解详情
为由提出抗诉从而引发再审程序并最终定案容易导致有些当事人在一、二审中恶意隐瞒证据,在判决生效后拿出杀手锏向检察院申诉,通过再审从而达到最后的诉讼胜利, 的冲突与混乱。民事诉讼法第184条规定,抗诉案件可以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也可以由上级人民法院提审。至于抗诉案件的审理权限如何进行分配,法律和司法解释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