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第五条 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刑事被告人同时作为附带民事 被告人。 刑事诉讼因被告人死亡依法终止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第十四条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425.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们的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 第五条 依法负有赔偿责任的刑事被告人同时作为附带民事 被告人。 刑事诉讼因被告人死亡依法终止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第十四条附带民事诉讼是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599.html -
了解详情
成年近亲属、未成年近亲属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也有人认为,被害人的近亲属无权单独就全部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能以被害人的全部近亲属名义提起附带民事 认为,被告人死亡以后,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1)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开始前死亡的,如果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请求,可告知他另行单独提起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8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大陆理论界很少涉及该领域,大都偏重于犯罪行为而轻视对犯罪者和被害人的研究。随着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需要,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一度为理论界所关注,但被害人所 应当在审查完毕后的3日以内通知案件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调查取证人员、委托代理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听证并在通知后的7日内安排听证。听证程序应由补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74.html -
了解详情
,考虑到公诉案件的特定性质,并未赋予被害人上诉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判决,仅得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作为诉讼当事人不享有当事人所应享有的基本 ,我们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应看到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当事人化,也具有强化被害人诉讼地位,有利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应注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28.html -
了解详情
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 的理由:第一,虽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的精神损害,但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通过适用刑法惩罚犯罪,对于被害人而言已经具有了精神抚慰作用。换句话说,犯罪分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782.html -
了解详情
、严重侵害公民人身财产权利以及一些经济犯罪则更多更长期的适用监禁刑。目前刑事诉讼中暂缓起诉的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程序安排、以及快速 代理人在帮教过程中的作用是任何人或组织所无法替代的。 其次,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暂缓起诉决定不服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96.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需要探讨的问题。 应当看到,在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的刑事诉讼制度中,被害人只是诉讼参与人而非当事人,其法律地位与证人比较接近,因此 第121条);人民检察院起诉审查时发表意见的权利(第139条);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权利(40条);在法庭审理中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31.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机关有必要启动修改程序,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条款进行修改。在强调刑事诉讼公权优先的情形下,对被害人某些要求先行救济的主张应于一定范围保障, 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第89条规定:“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66.html -
了解详情
欺骗等非法方式,忽视了对其申辩理由是否成立证据的收集。在传统的“二元结构”刑事诉讼模式下,当事人一方相对于国家司法机关而言是非常弱小的。“串供翻供”、“认罪 自认有罪,则不能适用,即无罪的人不适用刑事和解。二是公诉人、被害人、被告人以及辩护人、委托代理人参与案件处理方案的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适用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