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有人把这一规定作为法院承担证明责任的主要依据,事实上,法官休庭调查核实证据,目的不是 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狭义而言则仅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证明客体为案件事实。证明过程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全部程序。参见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61.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的影响,如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委托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审计或资产评估等,都会使刑事案件不能及时审结。特别是当民事争议涉及面广,案情复杂 中,诉讼参加人往往具有双重身份,从而享有不同的诉讼权利,承担不同的诉讼义务;刑事案件的庭审程序、调查重点、认证规则等与民事案件差异很大;加上当事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制作或非由司法人员依法提供的鉴定结论等,均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如果这种证据材料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可以作为线索由法定人员采用合法程序和方法重新取证 《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何家弘:《刑事审判认证指南》,法律出版社,2002年7月 杜世相:《出庭公诉研究》,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75.html -
了解详情
每个证据的作用,而不能从主观上先行区分证据的主次、大小去进行认证,从这个角度上看,在零口供情形下对被告人进行定罪就不足为奇。因为口供和其他证据一样, 是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对重实体,轻程序司法理念的挑战,也是最终获得实体正义的基本保障,然而在在偏重实体正义的司法理念中,对于非法证据排除适用的重要性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00.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工作规律性是由审判主体即法院审判组织或成员依法独立展开的,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审理案件,裁决是非的司法操作过程。它具有独立性、程序性、裁量性三者之间有机结合 必须明确界定为书证、物证和视听材料、鉴定结论等四种证据,其他如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勘验笔录不宜视为新的证据采信;同时,申请再审人提出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357.html -
了解详情
,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 的外部证据,是指企业收集到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行政部门、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63.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程序。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重罪刑案件以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件需设计专门的量刑前人格调查程序。人格调查报告的地位类似于司法鉴定报告,需接受控辩双方以及 说理制度 近年来,裁判文书改革重点定位于在实体上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对量刑程序进行的过程尚停留在不完整叙说层面上,很难反映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工作规律性是由审判主体即法院审判组织或成员依法独立展开的,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审理案件,裁决是非的司法操作过程。它具有独立性、程序性、裁量性三者之间有机结合 必须明确界定为书证、物证和视听材料、鉴定结论等四种证据,其他如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勘验笔录不宜视为新的证据采信;同时,申请再审人提出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46.html -
了解详情
胁迫,不受任何控制和影响,否则他们就不再是法院了。 由于检察机关在我国司法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抗诉后果的确定性,法院在再审案件时必然会顾及检察机关的意见, 的,或证人、鉴定人作虚假证明或鉴定的,或法官违反回避制度等。同时,在适用时作必要的限制,比如当事人已依上诉程序主张了其中的事由或明知其中事由而不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90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调查取证的范围、实施人员、程序作具体的规定:1、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根据民诉法第64条第2款及司法解释第73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 当事人所提供的证据相互矛盾又是认定案件事实所必须的证据;需由法院鉴定、勘验的现场、实物等。上述证据也需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后,方可作为定案的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0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