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审判决要点和控辩双方意见;(五)对事实和证据复核后的分析与认定;(六)合议庭评议意见、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意见;(七) 2012-11-29].3.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解读《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7-03-12[引用日期2012-05-3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842.html -
了解详情
《日本刑法》第108条规定了对现住建筑物等放火罪,其法定最后刑为死刑。第114条规定了妨害灭火罪:发生火灾之际,隐藏或者损坏灭火用具,或者 有利于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17]详细理由参见张明楷:《论以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性质》[J],《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第105页以下。 [18]htt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60.html -
了解详情
贿赂犯罪判处死刑的标准日益提高,贪污受贿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也大都是无期徒刑、死缓甚至15年有期徒刑。这种量刑幅度导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一定程度上使刑法 作用决不是惩罚得严厉与否,而是看有没有漏网。重要的不是严惩罪行,而是使所有罪案都真相大白。[15]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办难度很大。一方面,这类犯罪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31.html -
了解详情
中,刑事和解实践大量存在,并且有时会对刑事案件的处理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2001年以前,这种实践没有明确的表述,也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但刑事裁量权、交通肇事案 表示谅解,但毕竟还是感动了多数民众和受害人家属之一韩常进。最终,一审被判为死刑的孙伟铭,在二审中扭转了局面,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四)加害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990.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重新诠释了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建立了相对合理的证人保护制度和证人补偿制度等。 2.辩护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方面,赋予侦查阶段 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办理死刑案样证据规定》)。 [3]具有代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010.html -
了解详情
的高度出发,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不可能通过建造大量监狱来治理社会,更不可能用死刑这种极端的方法来维护统治。而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精髓 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指导性案例。王志才故意杀人案作为其中之一,旨在为判处死缓并限制减刑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提供指导: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76.html -
了解详情
犯。这种危险乃是需要依据科学法则和经验法则加以证明的行为属性,不允许进行任何假定或者抽象。与实害概念联系起来,危险在具体案件中可以区分为指向不特定人的危险、 后,逃逸过程中,造成4死1伤,一审被法院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死刑,二审改判死缓。2009年5月7日,胡斌驾驶名贵跑车在杭州市内超速驾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422.html -
了解详情
冷冰冰的,法官没有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而是在搞一刀切,认为只要行为构成盗窃金融机构,且数额特别巨大的,就应该处以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审法官可能会 适用的一贯性和恒定性。它主要倾向于法律的证明和法律条文的准确适用。[77]从许霆案一审判无期的效果来看,虽然一审法官看似严格适用了法律,甚至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82.html -
了解详情
不明。也就是说,对于一种将来的犯罪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预测,但却无法证实。就此而论,客观真实显然不宜作为再犯罪危险的证明标准。那么,再犯罪 客观真实并非我国限制减刑判决中再犯罪危险的证明标准。我国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虽然明确规定了不致再危害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5.html -
了解详情
无层次之分,更无对抗之势,与其相对应的诉讼标的只能是超整体模式,即案件事实,致使法院的证明对象和被告人的防御目标均不明确。此外,由于支撑现代诉讼标的制度 调查程序并无更多规定,法官拥有几乎不受限制的裁量权。即使就两个证据规定而言,《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排除的证据种类较为广泛,但它只适用于死刑案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