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当事人种类与争议分割。同上书第264-265页。 [12] 当然,此种证明责任在理论上一定发生在行政主体已证明相对人构成违法之后。 [13] 吴东都 事实或法律关系以排斥相对方的主张。 [20] 参见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9页以下。 [21] "自由的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94.html -
了解详情
、逻辑、当事人种类与争议分割。同上书第264-265页。 [12] 当然,此种证明责任在理论上一定发生在行政主体已证明相对人构成违法之后。 [13] 吴东都 事实或法律关系以排斥相对方的主张。 [20] 参见骆永家著:《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9页以下。 [21] “自由的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98.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证据方法而未明确赋予其诉讼资料提供主体之地位,当事人的陈述并不具有辩论主义民事诉讼当事人主张之应有功能,故即便在当事人陈述中,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争执之事实, ,月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327页。 [6]参见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7页。 [7]雷万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43.html -
了解详情
198-219页。与之相对,少数观点则主张应当否定客观证明责任,参见季桥龙:《民事举证责任概念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64 书,第354页。 [29]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终字第260号民事判决。本文所引案例均来自北大法宝数据库。 [30]最高人民法院(2004)民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33.html -
了解详情
不明的情况,但这些问题不是罗马诉讼中的主要问题,[13]所以是主观责任观点。后来欧洲大陆国家承袭了这一观点。自从德国法学家尤利乌斯格 ]汪建成,刘广三.刑事证据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0. [20]杨路.民事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研究[A].陈光中.依法治国?司法公正诉讼法理论与实践(1999年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8.html -
了解详情
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和研究,以寻求其一般性的指导规则。 三、 递进主张事实证明责任分配 递进主张事实可以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原告主张事实已经得到证明 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2] 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44页。 [3] 常怡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76.html -
了解详情
举证证明的争议或事实的存在与否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的义务。后两者合称证明责任(burdens of proof),即按照法律要求的证明程度和标准证明待证事实或争议的 诉讼中,被告人的收集、调查证据的能力和控诉方相比处于劣势,如果按照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进行分配,则显失公平;而且,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发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55.html -
了解详情
了应顾及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同样违反了诚信原则,亦应承担拒证的法律责任。──由此推广开来,证据法上的最佳证据规则[16]、自认规则、预防规则、 的立法研究与应用》 同注 P500─P501;《关于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研究》 单国军 载于《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 同注[12] P470。 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142.html -
了解详情
所言:法官借力于自由心证、经验法则,所为之事实上之推定,而由一造当事人移转于对造者,仅为举证之必要,实非 , 2004. [5]李浩.事实真伪不明处置办法之比较[J].法商研究, 2005, (3). [6]肖建国.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J].法律科学, 2002, (3). [7]陈刚.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95.html -
了解详情
不应受形式上之拘束,应依其实质上为肯定的主张或否定的主张,而决定举证责任。见骆永家:《民事举证责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版,第72-73页。 [8]毕玉谦:《民事证据案例实务问题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473-474页。 [9]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