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概念是“舶来品”,在我国无对应的概念,故其内涵难以准确把握。我国固无“物权凭证”的原有概念,惟人们对物权的概念的理解则基本上趋于一致,一般均认为物权为 表现在如下方面: 1、“一物一权”原则的效力。根据“一物一权”的物权原则,作为托运人的卖方,除了依提单处分提单项下的货物外,不得对提单项下的货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59.html -
了解详情
阶段提供了便利。(一)诉讼实施权理论起源正当当事人和诉讼实施权概念起源于德国。不过,直到德国普通法时代,目前所理解的正当当事人概念尚未明确形成。当时实体上的权利 积极的意义。自近代始,欧洲各国的民事诉讼逐渐废除中世纪纠问式的审判形式,而采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由当事人决定案件的争点并承担举证责任,而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4.html -
了解详情
、不当得利已在《民法通则》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对债法总则部分则作了原则的规定。立法者在制订统一合同法的时候,原本就想在统一合同法中对债法总则 责任将无法执行。即或国家依强制力作为保证,如果对不当处分的财产不予采取保全措施,民事责任的强制执行也无从实现。债的保全补救了这一问题,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40.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法律效果,例如欺诈行为属于非法行为,但是它可能产生合同被撤销等法律效果。如果从广义上理解非法,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无权处分、无权代理等效力待定的行为 行为的解释不一定强调意思的真实。法律行为的解释要客观化,有关法律行为的解释规则更加宽泛,例如诚信原则的采用,使得法律行为的解释更加客观化。可见法律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04.html -
了解详情
复函》中,即认为房屋买卖协议签订后,未办理产权转移登记手续,应认为该民事法律行为依法尚未成立,允许一方翻悔或解除买卖协议.我们且不论该案当事人是否有合法理由 履行的自然结果。以上分析表明,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登记生效要件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不同理解。而笔者认为我国今后的立法应确认登记仅为物权变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26.html -
了解详情
词,具有多种含义。财产首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何为广义财产、何为狭义财产,却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某些学者认为,广义财产指物与一切有经济价值的权利,包括 1373条及以下条款、第1922条第1款等),其他法律也有此类规定(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803条、《德国破产法》第1条等),然而,德国民法中却没有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10.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述上的混乱。而且,从我国1999年3月15日颁布的《合同法》第51条确立的“无权处分”制度来看,如果不承认物权 的大背景下,在制定物权法时,肯定“物权行为理论”,尤其是其在一定条件下的“无因性原则”的适用(即通过诸如条件关联理论,共同瑕疵理论等限定性理论规范以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51.html -
了解详情
”,指以“有形物”作为“证据”,包括“文书”和“检证物”。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将具有证据资格的“文书”称为“书证”,将“检证物”称为“物证”。“书证”再 示原则的规定冲突的。此外,本条未提及一般动产,则制作的动产、判决取得的动产、继承取得的动产,还没有交付给所有权人“占有”,权利人就可以处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58.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典的《法国民法典》,是一部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民法集合,其中贯穿了意思自治原则。按谢怀栻先生的理解,私法自治包含有几层含义:第一,废除古代的形式主义 人格不可分割,且与公序良俗的关系甚密,所以无所谓私法自治。私法上一般不允许民事主体处分自己的人格权,作为民法对民事主体的限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980.html -
了解详情
的趋势。 2、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 《民法通则》规定的返还财产的含义是什么,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观点之一认为:“民法通则第134条 物,在物权法中采用返还请求权予以保护,在侵权法中采用损害赔偿并以回复原状为原则的方法予以保护。在形式上都是返还原物,前者称为物权请求权,后者称为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