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在形式上具有附带性质,但其本身却是有效的。[4](P.1198-1199)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21条至第523条,以及第556、577条是关于附带上诉制度的 分为独立的和不独立的两种类型。 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中的附带上诉制度与日本基本相同,在第二审程序中,被上诉人在言词辩论终结前,得为附带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8.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 【写作年份】2002年 【正文】 2.英美法系国家的保全程序结构 诉讼保全制度在美国的民事诉讼中被称作临时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持终局判决的完整性。[6 。 (二)为法院提供可供选择的审理方式体系 建立书面审理、口头辩论和审寻程序等适应不同案件需要的审理方式,以便于法院根据保全案件的具体情况通过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2.html -
了解详情
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和《证据规定》确定了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基本框架[21],其中有关交换证据和举证时限的规定,促使当事人在庭审前将 是否真实意思表示的记录后,可发给调解书予以确认。参见姜启波、张力:《民事审前准备》,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19]数据来源于〔日〕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2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在即将修改民事诉讼法之际,删除审限制度规定,加强对诉讼机能的调整,为当事人设置诉讼促进义务,使诉讼程序合理衔接,是提高诉讼效率的理性选择 的分析,似乎印证了这种解释。 从上图(一)我们可以看出, 1989年是我国民事一审案件增幅最高的年份,高达27. 54% , 1990年从增幅上看虽然是负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19.html -
了解详情
反诉制度,便意味着要求法院和法官原则上应当接受这种结果如果因为受理反诉会使诉讼变得相对复杂以至于影响结案率从而拒绝接受反诉,反诉制度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程序融为一个。当适用同一个诉讼程序解决两个民事纠纷的目的得以实现时,保持诉讼投入的相对恒定而促成诉讼产出尽可能增加的诉讼过程的效率价值便随之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92.html -
了解详情
是当事人实现其权利主张的前提。当前当事人申请法院取证的程序机制极不健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法院依申请调查取证的制度 等等。 人本主义司法改革是对我国法院与当事人传统关系的重构,也是我国民事司法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笔者主张,应当尽快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司法改革委员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公权力。简而言之,所有一切都有公法的烙印。[[v]]7第二,民事诉讼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程序,是面向裁判这一目标而形成的,相互关联、交涉的人的 这是进行程序性制裁的前提。其二,程序性制裁措施。所谓程序性制裁措施,是指针对诉讼主体实施的程序性违法行为,诉讼法设置的惩罚性、强制性的制裁措施。如拘传、训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683.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同和信赖。当然也对我国能否走向法治社会关系重大。 从中国大陆情况来看,简易程序的运作效果不容乐观。近年来,由于中国法治和信用制度发展的滞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 之缘由。转引自[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OOO年版,第128页。 [15]小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08.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可以界定新的证据的含义及其特点。新的证据的排除和认同要根据不同的审理程序和情形来进行。一方当事人提出新的 》第132条关于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的规定,适用公平原则裁定费用负担更为适合,并且据此裁定由新的证据提供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6.html -
了解详情
,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开庭审理走过场。凡是在一审庭前程序后提出的证据,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规定的新证据方可采用,但如 其约束。该裁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申请复议和上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可用判决、裁定、决定作出判定和处理,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