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计将近30000人。由联邦法院649名法官审理1990年联邦法院受理的207742件民事案件,平均每个法官审理320件,1984年曾经达到每人平均每年审理508件。 有低于5%的案件才进入审理阶段。因此,对民事诉讼程序来说,主要对庭前程序进行改革:1.在证据开示程序中导入公开制度。1980年以来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13.html -
了解详情
是一种最能强化当事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的方式。在民事诉讼中,由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要转化为证据之争,因此庭审充实化的关键在于:证据 留下的却是‘询问笔录’、‘调查笔录’乃至‘质证笔录’”,甚至“有法官对一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通过电话让另一方当事人质证,从而形成‘电话质证笔录’”。正如王亚新先生指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各方的权利义务、建立强制被告答辩制度、建立证据开示制度以及设置审前会议制度。关键词:审前程序制度价值检讨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案件后 交换,保证双方当事人在公开、可靠“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辩论、质证,从而保证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公平利用,实现开庭审理中双方对抗的平等性。“审前准备程序的主要矛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8.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可以故意回避排除规则,运用所谓的“迟延逃避”或“上诉逃避”,也可以通过扩大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回避排除规则。有建议禁止这些规避途径,从而使当事人不得不按照 的作用有限,这就不至于出现美国律师拖延诉讼的情况。在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过程中,曾有人提出引进美国的证据开示程序的建议,用意在于扩大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html -
了解详情
这便是允许诉的变更的基本理由。第五章阐释和讨论民事诉讼证明法理。证据法律制度的宗旨是保障诉讼当事人的证明权,保证法院公正、及时地认定案件事实,为 。基于司法消极原则和法院中立原则,法院不得主动启动再审程序。检察院对于涉及公益的民事案件,可以公益维护者身份作为形式当事人提起再审之诉。第七章阐释和讨论与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
在讯问证人之前,法院须用裁定说明它认为哪些是争执点以及它将调查哪些证据。为落实上述原则,必须把民事诉讼分成3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为当事人提出诉讼 违反法律的行为需要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或者不按撤诉处理”。从《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看,没有明确规定在何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9.html -
了解详情
,换言之,这种自认之所以具有拘束法院和当事人的效力,其理论基础就在于辩论主义的诉讼法理。虽然英美国家由于法文化和法传统的差异而没有采用“辩论主义”的提法,但是 的证据”)并以其所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来对案件作出裁判,这和民事诉讼的本质是不相协调的。所以,民事诉讼法应当完善有关自认效力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正当当事人与实体权利的关系、正当当事人的更换等等。五、证明责任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主干和核心问题,而证明责任又是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在民事 方式改革的初期,最高人民法院提出要落实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把落实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作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然而,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证明责任的认识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3.html -
了解详情
操作技术有密切的联系。笔者期望,通过程序公正和程序保障的议论,进一步突出当事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地位,以此作为审判方式改革的基础。注释:[1]参见谷口安平著,王亚 基本上沿袭程序与正义的关系这条基本思路来展开论证。[17]参见刘荣军《美国民事诉讼的证据开示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1.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了当事人作为证人的资格。而刑事被告至《1898年证据法》生效时方有证据资格。且被告的证人资格并不确定无疑。如在RvBathurst一案中,法官仍适用传统 应贯彻辩论主义原则和处分原则,减少法院干预。在事实探知方面,民事诉讼应实行证据裁判主义和当事人举证原则,法院不应拥有主动启动事实调查程序之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