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进行司法申诉或控告的最终受理审查、公诉部门对简易程序全部出庭、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和强制医疗适用的监督等。 (三)刑事诉讼程序设计 会大幅度上升,法庭调查和法庭发问成为庭审工作的重点,加之侦查人员、鉴定人、专家证人出庭作证可能引起的证据变化和对案件定性以及量刑产生的影响,都将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3075.html -
了解详情
细化启动考量标准;司法精神病专家与法律职业群体之间应当重新分工;应当增设被鉴定人由于鉴定导致人身自由被剥夺的法定强制措施以及在专家辅助人的帮助下对鉴定 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3条明确规定,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职或者撤销登记的严重处罚,足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68.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等个人信息;(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 。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第六章强制措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732.html -
了解详情
。 2.证明参加者。指参与证明活动必要的特定的公民个人,包括当事人和证人、鉴定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相对于国家机关,他们是证明 见的正义变得虚无缥缈。正如一位资深法官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因为鉴定人不出庭作证而得不到纠正的鉴定错误,成为产生冤假错案的主要原因之一。[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0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了两种调查证据的方式:其一是由审判长或陪席审判官首先询问证人、鉴定人,检察官、被告人或辩护人在前项询问已经完毕并告知审判长后,依次询问证人、鉴定人 法庭调查中,控辩双方向被告人、证人、被害人或鉴定人的讯问或询问都必须经过审判长批准;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书面证据仍在广为运用;交叉询问制度并未明文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77.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当庭宣读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及鉴定结论有疑问,人民法院可以通知证人、被害人或鉴定人到庭提供证言或陈述,接受质证。因为,根据刑诉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证人证言 核实的延伸,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鉴别证据核对证据。因此,法官在法庭上对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所采用的调查核实手段用于庭外对未到庭作证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235.html -
了解详情
知道案件真实情况并具有辨别是非和正确表达能力的自然人,区别于被害人、被告人、鉴定人等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一类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有着独立完整的诉讼地位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行政诉讼证据规则要求庭审中证人应当出庭作证,证人证人必须经过当庭质证才能作为有效证据使用。证人在诉讼中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054.html -
了解详情
鉴定报告上签字,并亲自接受法庭的传唤或者控辩双方的申请,在法庭上出庭作证。其二,鉴定人都不具有官方人员的地位和背景,而只是接受控辩双方或者法官委任 外,还可以对他再次科处秩序罚款。 最后,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改革应该吸取鉴定人当事人化的教训,防止利益驱动的影响。 我国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改革是为了使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739.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德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直接原则的例外包括如下八个方面:一是在证人、鉴定人或共同被告人无可避免地不能到场接受讯问时,其以往接受法官讯问时所作的笔录 的眼睛只盯着某一个国家的某一项制度,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对于证人出庭作证问题也是如此。理论界曾经提出过丰富的建议,例如引入英美法系的传闻法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47.html -
了解详情
156条进一步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这种询问证人的主体性和程序性规定即包含了交叉询问的内容,但并不 经常成为众矢之的,精神上倍受折磨,心理上不堪重负,这也是造成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由于询问证人的主体的多元化,提出证人的一方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