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探讨累犯制度,丰富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如吴宗宪的《累犯行为的心理分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1998年第3期;陈京春的《累犯与犯罪人格》,载李 和社会危害性说认为,对累犯之所以要从重处罚,其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不是唯一的原因。累犯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大于初犯,是对累犯从重处罚的一个重要原因。累犯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0.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的结果,而是由一些具体真实的原因所决定的,即决定论。菲利认为:无论哪种犯罪,从最轻微的到最残忍的,都不外乎是犯罪者的心理状态,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 对罪犯采取宽容的非刑罚措施既没有改造好罪犯,也没有预防犯罪。美国学者曾对非刑罚化的措施与预防青少年犯罪之间进行了多种方案的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中得出如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4.html -
了解详情
人格中具有加重或减轻处罚的个人特点或特定关系之人,才为共犯。青少年犯罪、重新犯罪、加重处罚的职业犯和习惯犯等同样适用此原则。但该原则不适用于 不能相提并论。[6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作为受贿罪的主体。原因如下:其一,国家工作人员离退休后仍享有国家公务员待遇,与其在位时并没有本质区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66.html -
了解详情
时,人民法院也可以委托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就上述情况进行调查或者自行进行调查。在青少年犯罪矫治中实行社会调查员制度,比较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反映基层民众的呼声, 前后及服刑期间的表现等非涉案情况,多方面、深层次地反映和分析其犯罪原因和心理演变过程,制作书面调查材料,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的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13.html -
了解详情
分析治疗中的自由联想。传统对抗式的法庭审判通常会引发刑事被告人的强烈抵触心理,针对被害人的指控被告人可能进行否认或者回避,结果导致被害人二次被害,因此 局限性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适用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犯罪行为人,但近年已扩展到成年犯罪行为人;第二,适用范围限于轻微刑事案件。如此便限制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9.html -
了解详情
和辩论,而根本无法顾及被告人的量刑问题。而量刑问题恰恰是该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 26] 对于那些对指控的罪名没有异议、在法庭上只求获得宽大处理的被告人而言, 日。7]参见陈建明等:《论圆桌审判在少年刑事审判中的运用》,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第6期。8]转引自[美]拉菲弗等:《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8.html -
了解详情
“寓教于审、惩教结合”这一审判方式,人民法院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如何保障寓教于审的顺利开展,是少年刑事审判制度 以及犯罪原因的差异,使得教育难度较大,针对犯罪主体、犯罪原因、犯罪心理的不同,如果采取简单的千篇一律的说教,那么,寓教于审仅仅是流于形式,而无任何实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12.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公权利的集中保护机能。这里,应当说,刑事实证学派持以为据的多因素的犯罪原因论及其对策论,〔9〕比之于以“道义理性”为刑事法理学基础的刑事古典学派 、抢夺等非恶性罪行者,可酌情采用选科主义或代替主义。而且,基于尽量避免青少年身陷囹圄、以濡染恶习的立场,宜尽可能多地免去他们的刑罚而选科收容教养等等保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5.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犯罪控制效应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刑事政策实施满足了公民维护自我利益的心理需求,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体性。可见,社会公众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535页。 [37]参见李紫媚、王小海、黄成荣:《社区警务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以香港警察的突破行动计划为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92.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犯罪控制效应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刑事政策实施满足了公民维护自我利益的心理需求,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体性。可见,社会公众参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第535页。 [37]参见李紫媚、王小海、黄成荣:《社区警务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以香港警察的突破行动计划为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3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