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贿赂的承诺时,即为受贿既遂;在索取贿赂的形式下,以是否完成索贿行为作为犯罪既遂、未遂相区别的标准。其主要理由是:受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 利益。(6)家属先向他人索取、收受贿赂,然后告知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表示不会为行贿人谋利,让亲属将贿赂退回给行贿人,但亲属没有退还给行贿人,国家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1.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应对上述通说进行反思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我国通说中的不能犯未遂,既包括了应当作为犯罪未遂处理的情形(如向被害人食物中投放没有达到致死量的毒药) 不能犯和未遂犯的标准不够妥当。 笔者现在倾向于赞同具体危险说。(36)由于刑法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对于实行行为导致法益侵害结果的现实危险这一概念,就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时,根据刑法规定对其判处的刑罚是罚金刑无法执行或者说执行无意义。因为犯罪的非法所得依法应予以没收,无法用来缴付罚金,且由于收支两条线,国家机关除了财政 立法的严肃性,消除上述国家机关作为犯罪主体的尴尬局面,只有将其从单位犯罪主体中删除掉。 二是单位犯罪不应包括过失犯罪。单位犯罪的罪过形式是否包括过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98.html -
了解详情
,并且主张,社会危害性标准应该让位于刑事违法性,由后者作为犯罪的认定标准。我们认为,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从来没有认为严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257页。 [57] 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第76页。 [58] 参见陈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6.html -
了解详情
值得注意的。比如,网络服务商对自己域名范围内的信息明知其内容违法,并且明知不特定社会公众通过该服务商自己提供的服务能够进入违法内容,而且能够以足够的技术 通过网络传达出来,实现行为人的教唆意图。 教唆行为能否由不作为构成呢?通说持否定态度。在网络犯罪中,行为人为验证自己所编写的破坏性软件是否符合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63.html -
了解详情
与罪责内涵也引起我国刑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着持有型犯罪的构成要素,特别是行为形式是作为、不作为抑或第三行为形式以及责任形式是罪过责任还是严格责任 如果适用解释不当,严密刑事法网、严格刑事责任的初衷反而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放纵犯罪的后果。例如,就刑事立法政策的考量而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显然是在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97.html -
了解详情
告发意识。犯罪命名的实践过程,起始于为刑法所禁止的某一事实行为的发生。但作为犯罪生成之事实基础的现实危害行为发生后,并不能自动引发司法层次上的归罪程序。 犯罪)的认定上会出现不同判断,从而出现一行为在此时此地为罪而在彼时彼地不为罪的命名差异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固然可以从多方面去探讨,但应当正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7.html -
了解详情
常见的没有中饱私囊的贪污行为或者将受贿所得用于扶贫的行为没有社会危害性,不能作为犯罪看待的观点就是其体现。本来,没有中饱私囊或者没有用于挥霍,只能说是 传统上认为只有考虑主观违法要素才能说明行为是否违法、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各种犯罪类型和领域,实际上不用考虑主观违法要素,仅仅根据客观结果和行为本身,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31.html -
了解详情
与四要件论没有实质差别。其实,广义的作为犯罪成立要件总和的犯罪构成与狭义的作为犯罪成立要件之一的罪状,存在着不对称性。前者内容大于后者,往往溢出罪状。 也是导致两大理论体系其他重大体系性差别的根本原因。 典型的三要件论把犯罪构成(tatbestand)当作空白的法律模式或分则某条罪状的代号来把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901.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辅助性手段的见解是不合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 但是,在现实的理论研究中,确实有很多学者将刑法第13 条中的但书规定作为犯罪判断的辅助手段 刑法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120 页。 [8]参见周光权:《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 ,《 政法论坛》 2003 年第6 期。 [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