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刑事争端的一种司法模式。协商性司法的内涵和外延是相当丰富的。在刑事法律关系中,随着被告人、被害人地位的提升,在原来被认为是不平等的法律 ,有利于促进犯罪人认罪和悔罪,有利于其回归社会。这些体现现代司法精神的优点又是刑事司法界所不可忽视的。 以上这些制度或是在中国的土壤上已经根深蒂固,或是经过学术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40.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的概念和特征。有学者认为刑事责任是自然人实施了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犯罪行为之后带来的特定强制性的法律后果,只能由专门国家机关依法确定,作为最严厉 有所消减。 (4)比较刑法、国际刑法研究引人注目。本阶段学者们继续关注国外刑事责任理论的发展态势,努力借鉴为我所用。国际刑法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刑法视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4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政策[M].台北:三民书局,1979。 [14]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英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赴英考察报告[A].诉讼法论丛(2)[C].1998。 [15]孙长永.日本 ][美]爱伦豪切斯泰勒.斯黛丽,南希弗兰克.美国刑事法院诉讼程序[M].陈卫东,徐美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1.html -
了解详情
来完成各种活动[1].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的这种超凡性,使得现实中的法律(包括刑事法律)规范在这种虚拟世界中往往不易行通,以至有人讲计算机网络是 是,刑法和刑法运行处于内外协调状态才能实现最佳社会效益[10].实现刑法最佳效益是刑事一体化思想的根本目的,其内涵是刑法和刑法运行内外协调、刑法内部结构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0.html -
了解详情
,是国家行政保卫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同时又是打击刑事犯罪的主要职能部门,具有刑事司法权,所以说,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双重职能,公安机关工作 不追究刑事犯罪责任的行为,排除在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之外,保证刑事法律的统一性。 六、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包庇罪的界限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5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来堵塞?能否堵塞得住?这就是人们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对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由于司法体制等原因导致有法不依或由于没有作出合理解释导致有法不依[3]现象不是 的,不得定罪处刑。罪刑法定原则是近现代多数国家刑法规定的核心原则。它是刑事法律制度完备和进步的集中体现。修订后刑法第3条规定无疑成为这次修改刑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42.html -
了解详情
),即择日按普通程序进行审判。 虽然美利坚合众国法典第18卷第401条和《联邦刑事诉讼规则》第42条规定可以对抵抗性证人判处拘禁或者罚金,但是没有具体的拘禁时间 与本案、本罪无关的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但与刑事免责的性质是相同的。上述规定表明,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我国刑事法律还是主张利益互换的。在这一点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23.html -
了解详情
视情进入其他的程序。立案程序将最终决定是否对当事人或单位开展刑事诉讼活动,基于此,它对于刑事法律关系各主体来说,可谓是关系重大。 公安机关作为 法定依据,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立案程序的运行机制 公安机关的刑事立案程序包括:①受理材料 ②审查材料③作出决定 ④立案监督四个步骤【1】。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作保障的义务是没有意义的。 (三)没有健全的证人及其亲属保护制度 《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P350-356。 2、刘宋芳、黄丁全:《刑事法律问题专题研究》,群众出社,1998年4月:P17-26。 3、夏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1.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于在 中专门设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则大可值得探讨。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例之比较 某些犯罪行为在触犯刑事法律的同时又具有民事侵权的性质,从而产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