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5日的会议上宣布:“立法机关将检讨和改革民事法律,并制定一部易理解的、明确的、符合宪法的法律之总法典。”[11] 1791年《法兰西王国宪法》则明确规定要制定 致他人受到损害时,因其过错致行为发生之人,应对该他人负赔偿之责任。”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典型表述,而其他4条条文都被看作是对这一条文的补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429.html -
了解详情
应无疑问。德国人对于所有权私法功能的理解,一般是从《德国民法典》第903条引申出来的,该条规定:“物的所有人可以随意处分其物,并排除他人的干涉, 性经济组织并对社员实行非盈利原则的各种合作社,正是这样的中间状态的法人。正在起草中的中国民法典,虽然采取民商合一模式,但只是将民事生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812.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行政法渊源理论在20年间几经变迁。目前对行政法渊源的理解,大体定位在法律、法规、规章和法律解释等制定法层面上。这一主流观点体现了我国学者在 副院长李国光在一次对法官讲话时,也持“优先适用国际法原则”的观点。李国光指出,法院在处理涉外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可直接适用有关国际规则;国际条约和国内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05.html -
了解详情
,不得主张侵权损害赔偿,但其仍得就林木之收益主张一定权利。此外,林木的种植不应狭隘的理解为种,亦应包括管、养及伐等等,若有其他非一开始撒种种植的 权利主体与客体的制度与规定,其实很难融合在以一般性、工具性、效率性为原则的普通法律中,反倒是必须与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搭配使用,而成为一般法律体系与概念以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463.html -
了解详情
征收人固然有权利获得房屋所有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征收人获得一切房屋之内财产并处分这些财产的特权、权利或权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征收人所要征收、所要补偿并被 利益为拆迁所损,那么政府就应当承担赔偿义务[17]。 在这里引人征收的本质目的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点。《条例》第13条第3款规定,房屋被依法征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439.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类推其他法条用语之涵义来解释法律语义不明的涵义。{2}214德国有些民法学者认为,超出语词意义的理解不再是解释,而意味着类比。{6}97实际上特别 有义务加以补充,并依正义观念进行裁判,严禁司法沉默。正因为如此,类推适用作为法律补充方法之一在民事领域获得了一般原则的地位,{15}12具有较广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968.html -
了解详情
诸项规定中,第一、二两项旨在明确土地使用权的主体和客体,它们只是土地使用权行使的前提条件(物权特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因使用期限一旦届满,土地使用权即 实物(违法建筑)并不导致土地使用权的一并处分,违法建筑被收归政府所有后,土地使用权仍由违法建设者享有[26]?不能如此理解,因为这必将导致如下不良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110.html -
了解详情
的历史背景下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毫不讳言的是,这是一个最为显著的不足。《民法通则》受历史限制,采取前苏联民法的观点,使用了民事法律行为这样一个似是而非 相区分的观念,因此该文较多地考虑了同仁的接受心理,从而在区分原则的法理探讨方面并没有彻底阐述。对此中法理感兴趣者,可以参见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069.html -
了解详情
物权的排他性、一物一权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而且不完全物权的实质性内容很难把握,类似于债权,亦受到众多学说批判。[13] 无权处分构成包括: 4.第三人主张 应该加以借鉴,实际上是一种误读。 这一误读现象在对美国动产担保交易制度的理解中亦存在。我国学者常常引用美国统一商法典第9-201条(a),[5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650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利益和冲突,就以授权第三人规范[33]为主;如果涉及民事主体的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则主要依赖强行性规范。[34]《物权法》第182条第1 单单抵押行为无须坚持房地一并处分?难道抵押不属于处分行为吗?由此主张分别受偿说未将房地一致原则一以贯之,对物权法相关条文的理解自相矛盾。[50]本文以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