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180182。 [21]杨建华等:《民事诉讼法新论》,三民书局总经销1981年版,页374375。 [22]普维庭,见 年版,页308。 [33](苏)特列乌什尼科夫:《苏联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证明》,李衍译,西南政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编译室印,页4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28.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以立法而不能以司法解释对民事证据问题做出规范。一是民事证据法不仅规范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而且也规范仲裁证据问题。而司法解释仅对法院有效 要加强社会诚信基础建设,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实行反腐败专门机关与群众举报相结合,反腐败专门机关主动出击查处,发动群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58.html -
了解详情
其最典型地体现为那些明显地会引发具体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行为。例如合同行为,结婚行为,行政命令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犯罪行为 制度同真实问题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苏维埃民事诉讼中,法院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实质真实,即实际的真实,苏维埃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学说都服从这个目的。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08.html -
了解详情
调查令。持该令向知情人员再次取证,对仍拒不提供证据者,根据其掌握证据的重要程度应在法律上明确惩罚措施,可以是人身罚也可以 出版社,1998. 90. [2]汤维建. 论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调查与证据交换兼于我国做比较[A] . 王利明. 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M] .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527.html -
了解详情
要发现实质真实,即实际的真实,苏维埃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学说都服从这个目的。”⑥“客观真实原则就是要求法院采取它所能做到的一切办法来确定在 借款已还时,上海市杨浦区法院通过心理测试断了疑案;2003年7月23日的《人民法院报》报道,河南省开封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测谎”鉴定解决了一起有关借贷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面前由当事人询问。在相当程度上,它决定了审判是否合法,程序是否有效,公正的问题。但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法律没有规定公民或有关单位 首先,证据规则不够严密和详尽。由于受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我国对待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采用的是一种虚无主义,其结果造成法院查证范围过宽,期限过长,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24.html -
了解详情
转向借助行政命令督促检查法官遵守程序。以往办案规范考评处罚措施出台了不少,三令五申的“禁令”颁布了很多,但审判质量、审判公正度都未有根本提高,原因在于上述 诉讼秩序和社会秩序,那么,在其程序功能中,自始至终发挥作用的就是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功能。证据制度与有关的程序规则一方面各成体系,另一方面,又不可分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0.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式可以选择,恐怕就不能认为取证人有过错。此外,法律虽然设置了合法的取证方法,但在紧急情况下当事人无从采用合法方式,不得已以违法方式取证,同样 。 (二)适用排除规则时应考虑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收集证据能力弱的现实国情 审判方式改革前,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主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审判方式改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815.html -
了解详情
统一。在价值取向上,这一标准正体现了只有通过正当程序才能发现实体真实的理念。 主题词:盖然性规则比较研析规则设置 一、盖然性规则概说 盖然性规则是指 ,美国学者斯蒂文。L.艾默纽尔(SteveL.Emanuell)等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证明标准,一般为盖然性占优势标准。当一事实主张被陪审团确信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陈述得比较客观。如果仍有虚假,就不可能不漏出破绽,再经过几方的质询,便能辩明是非真伪,在法庭这个特定环境,证人当众陈述并受质证,这种特别方式 机会,有利于公正裁判,同时增加了司法审查的透明度,有利于社会的监督。 2、合法性 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一般形成于民事活动中,情况比较复杂,但只要其取得途径,方式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9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