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请求,在2003年《日本地方自治法》修正之前,该法规定自治体执行机关的有关责任者或者工作人员违法造成他人损害,自治体依照国家赔偿法已经作出赔偿之后,住 因强调公权不可处分而在制定法上明确禁止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调解。而在民事诉讼领域,我国调解原则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4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7.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和检察机关抗诉而再审。 取消法院主动发动再审的理由是:首先,法院主动再审不符合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原审法院裁判生效后,当事人未申请再审,说明 》,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13][日]三个月章:《日本民事诉讼法》,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543页。 [14]参见杨建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权更加不独立,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更加没有保证。 (二)民事抗诉与处分原则 检察院抗诉会破坏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贯彻,会与诉权发生冲突,[7]这是主张 良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7]参见江平主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7页。 [8][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8.html -
了解详情
被执行人组成的三方执行法律关系。财产刑执行适用民事执行的原则表明,[3]财产刑执行与民事执行的共性与个性,都必须从民法和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寻求答案。具体而言,财产刑 债权保全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以巩固其权利,更不能实施假扣押、假处分之保全程序,无异于鼓励债务人可安心违法,尽量逃避其所负的公法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68.html -
了解详情
主义之争,这将带来对执行证据制度的思考。民事诉讼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的原则是当事人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对于诉权的保护无疑不断强化了处分权与辩论权的 逻辑加工后形成互补,因此,剔除申请人掌握完全信息因素之外,在被执行人不完全公开信息的假设前提下(几乎完全成立),法院与申请人在取证功能上互为弥补。因而三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98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活动,使被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被害权益得到弥补、恢复,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化。[8]相较于民事诉讼奉行的不告不理原则,以及执行强制措施须在判决裁定 措施,但是许多我国刑事诉讼法上的措施尤其是重要的强制处分,适用法官保留原则,亦即仅法官有权决定发动。[22]采取法官保留原则的理由,在于以不参与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程序不同而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9]具体到刑事程序中,表现为刑事诉讼法由于欠缺具体规定而无法体现宪法中的某些原则,或者其制定与实际 完成某个追诉目的,最后再决定要不要起诉、审判,如果对有关强制处分不服,可以随同案件的审理一并提出。这样听起来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会发现问题所在: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64.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文书等,能够直接证明该公共管理机关在该公文书载内容上的处分事实。例如,行政处分的公文书,即有证明在该公文书上记载裁决或行政处分事实之效力 的证据力。[23]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77条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一)国家机关、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公文书等,能够直接证明该公共管理机关在该公文书载内容上的处分事实。例如,行政处分的公文书,即有证明在该公文书上记载裁决或行政处分事实之效力 的证据力。[23]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77条规定:人民法院就数个证据对同一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则认定:(一)国家机关、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51.html -
了解详情
干预一直处 于此消彼长的状态,我国处分原则的确立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法律意识及由此而产生的意 识形态相适应的。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而言,其 ,声明证据。审判长为了到达此项 目的,在必要限度内,与当事人就事实及争执的关系进行讨论,并且应当向当事人发问。第2项规定: 审判长应当依职权,要求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