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足 由于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受两千多年来封建专制和大陆法系法律制度的影响,实行的是超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这种超职权主义的审前准备程序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 前程序整理争点的功能难以实现。强制答辩制度就是将提交答辩状设定为被告的一项诉讼义务,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视其承认原告的请求和证据,法院可据此无须开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94.html -
了解详情
月版 第117-118页 ②参见王茂华、邓运日《试述民事诉讼的直接言词原则》 载于《福建审判》1998年第3期。 ③参见《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 《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 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第57页;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张淑兰主编《民事诉讼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等过程中,所为的对他方事实主张承认,皆非事实审理与认定程序所为,不属于事实证明行为,即没有自认效力。即该规则第67条的规定。 (6) 其相关著述,在此致谢。当然,文责由作者自负。 注释: ①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说明(2001年12月1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7.html -
了解详情
体系,检察机关在传统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直接监督方式是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这种 ?国家》,左卫民、张晓薇,载//www.hanjilawer.com.cn 3、《民事诉权论纲》,李龙,载《现代法学》,2003.2 4、《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61.html -
了解详情
妨害诉讼的行为;瑕疵诉讼行为与审判行为。由此它危害了司法权威,影响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如何建立良好的民事诉讼程序,是当前民事诉讼改革的必须关注的问题 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2]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213页。 [3]蔡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52.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所决定,民事诉讼立法应当在程序构造设计上为双方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充分、平等的诉求和抗辩机会,以此保障双方在诉讼中的均衡对抗。只有法官在审判上恪守 逃避败诉的立法漏洞。 我认为,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准许原告撤诉的问题上,应当根据诉讼阶段的不同酌情考虑被告的意见。在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前原告申请撤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26.html -
了解详情
〕 由此可见,新《规定》的启动应该说是我国民事诉讼工作中的一大飞跃,它将规范视听资料证据的使用,促进民事审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 视听资料的 审查它们源于司法人员收集还是非司法人员提供。若是前者, 则只需审查收集是否符合程序即可; 若是后者, 则要进一步审查他们是在何种条件下何种环境中收集的。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46.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而当事人举证的直接目的和作用在于证明自己主张的真实性,进而使自己的诉讼主张得以保护,所以当事人总是希望充分地举证,积极地进行证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 证据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充,是法院基于审判职能刊登职权,是为了弥补所谓的程序公正可能造成的错案的被动,是我国民事诉讼不放弃追求实质公正的表现。绝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219.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程序;一种是调审分离式,把法院调解程序从审判程序中分离,作为法院处理民事纠纷的另一种诉讼方式,笔者认为我国应实行调审分离式的调解制度。具体设想 ,并掌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在调解时应善于抓住当事人的心理特点,调查当事人的诉讼目的。把握当事人心理特点,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还应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713.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11} 至于民事诉讼程序事项,主要是由法院裁定和裁定程序来处理。在我国,法院裁定还用来处理特定的实体 有轻率之虞,特别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此所作出的解释的效力是否或者能否及于审判值得疑问。再者,我国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并未具体规定司法认知、事实预决、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