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在普通法看来,证据法基本上只解决案件实际审理过程中在法庭上采纳和排除证据的问题[5].可见,英美的证据法仅仅局限于证据问题,而基本不涉及证明问题。 一个具体表现。 其三,例外论 与裁量论。在民事证据立法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大量的例外条款。比如证人原则上应当出庭作证,但是在例外情形下,可以不出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63.html -
了解详情
多元化,法律观念不同,对公正含义理解不同,必然影响司法改革目标的定位和实现。比如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我国的老百姓为人处世注重人缘、地缘关系,讲求以和为贵,怕招惹 ,理性思考,使改革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有更大的作为。 (一)在冲突中寻找均衡 司法改革需要在新旧体制的不同要求中作出权衡,既要以宽容的态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58.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两个主要的例外。一是关于证据充分性的最低限度要求的证据规则。比如对伪证罪的补强证据的要求;在共犯证据的判断上的补强要求;某些性犯罪案件中的补强证据要求。 新案例不断充实,而旧案例也未删除。在前三版,菲利浦斯主要集中于探讨证人的出庭与能力问题,此外还有书证问题。到第四版,该书便增加了一本全新的第二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41.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学原理。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对受害人不利。在另外一些时候,如果受害人作为证人出庭的惨状也往往会对法官和陪审团的判决造成重大影响;数年前河南郑州的“ 的人,不能仅仅因为司法官的心理状态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就放弃研究司法官的心理状态,不考察这种职业心理状态对司法可能有什么影响。其次,尽管现代社会学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71.html -
了解详情
案子的需要,国际刑庭必然要求将出庭证人所在地的国家当局同意他(她)出来、又要求法庭所在地国家同意他(她)入境;以及当被告被定有罪后,国际刑庭又 在有关重要的问题达成共识之前,每个国家自然都有选择是否加入、或在什么时候加入《规约》的权利。我在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工作中经常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西方对我国抱有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3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一种目标,要求实际上已贯穿在民事诉讼法全过程,如关于审判人员自行回避的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的规定,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的规定,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 。”;第六十六条增加:“未在法庭出示,并经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裁判的依据。”第七十条增加:“证人在法庭上须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作伪证。”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显然过于粗陋和弹性过大。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不遵守法定的程序——比如不按时出庭,经常并不会导致什么不利后果;法院违反法定程序,也经常缺乏必要的 的规定过于宽松。根据现行法第125条第一款:“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即便我们将该款理解为“当事人只能在开庭审理之前或开庭审理期间提出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 为在同一个刑事案例中,既要求应试人员对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作出认定,还要求解决在刑事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回答这类复合型试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5.html -
了解详情
公平性、合理性等,而这时感受到司法公正价值的也许只是一方即法官,其他各诉讼参与人包括公诉机关、诉讼代理人、被告人及法庭上的旁听者,都难说是感受到这种司法公正之 ,并申请法院传唤他人所提出的证人出庭作证;有权获得翻译帮助。法官的合理性行为有:(1)保持中立;(2)运作过程符合理性要求;(3)程序应当及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4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时,由于被告未出庭或没有条件出庭,法庭无法了解,而法院仅依靠缺席审理中的单方举证且是单一的举证而据此作出准予离婚的判决,就有可能存在不当之处 法官应该适当加大对原告方证据的严格审查,适当要求原告承担较其他纠纷举证责任更为严格的责任,对原告提供书面证言的,应当通知出具证言的证人到庭作证。如被告未到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54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