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的信息拥有量,但在特定问题上,立法机构可能会处于信息劣势,信息优势主体因此会滥用优势,作出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他人利益,甚至对抗立法。为了提高立法质量, 所以如果国家在干预过程中破坏了这一条件,将导致市场不能有效运行。 五、经济法的执法行为优化 经济法的执行主要依赖行政机关。但行政机关存在一定程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5.html -
了解详情
自此被赋予。当然 ,反垄断法在表述垄断概念时也不必将所有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 (如企业、自然人、政府和政府部门 )罗列出来 ,只要概括地将所有实施 日本有斐阁 1980年版 ,第149150页。 32[日]松下满雄 :《经济法概说》 ,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版 ,第2832页。 33[日]丹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291.html -
了解详情
调整的经济合同关系,应由民法调整,应坚持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减少国家行政权力的纵向干预。 调整协调经济关系论。认为经济法是国家调整在协调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 的经济法律制度。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是国家在市场经济管理与调控中产生的经济关系,具体说,是在由国家确立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市场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94.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当今经济法学界不论是李昌麒教授的干预说,还是杨紫煊教授的协调论,都没有抓住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主线索问题,因此造成了经济法律体系不严谨、 既可以是法律规定对于不同的主体有所倾斜,或者规定得模糊、不具体,并要求执法者根据实质正义在适用具体或不具体的法律规范时进行自由裁量。诚然,经济法在进行资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49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在保护私权主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从而实现经济法所追求的秩序价值。基于此,笔者认为,民法与商法的核心价值均应为自由,经济法的核心价值应为秩序 》,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10月24日。 [7]参见刘凯湘:《论民法的性质与理念》,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易继明:《私法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187.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设定权利首先划定了政治国家不能随意进入的空间,同时也划定了其他市民不得随意进入的空间。这便是宪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中内含的主体意志和目的。这说明,在社会关系日益 与国家各自的领域之间,已经形成了以社会为过渡体的一个独立存在于其他法域的独特法域。这恰恰是属于经济法的领域。(注:(日)桥本文雄:《社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208.html -
了解详情
就自此被赋予。当然,反垄断法在表述垄断概念时也不必将所有实施限制竞争行为的主体(如企业、自然人、政府和政府部门)罗列出来,只要概括地将所有实施垄断 ,日本有斐阁1980年版,第149150页。 [32][日]松下满雄:《经济法概说》,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6年版,第2832页。 [33][日]丹宗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32.html -
了解详情
为那些精于识别自己利益并且毫无顾忌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极端自私和聪明的人而设计的。商法规范的主体,是以个人主义的典型商人为形象,根据商人纯粹追逐利润和 法为公法与私法以外之第三法域。笔者认为社会法主要包括下列法律部门:经济法[52]、劳动与社会保障法[53](含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妇女等特殊弱势群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6.html -
了解详情
政府都不主动干预私法秩序,只是提供了一个救济规则供扭曲契约自由的主体进行救济。如果契约主体对自己的利益忽视,国家在其没有严重违反社会善良风俗和公共秩序的条件下 的个人本位法。在刑法和经济法的丛林里充满禁令和限制,个人的自由严格限制在禁令丛中。而在民法的自由王国里,对个人自由的限制仅仅在为实现自己自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4.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在民法中就是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享有这种能力的民事主体可以自主地通过契约来决定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由上可知,在范式民法典中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私法自治 中种种消极地结果都指责为私法自治的恶果;在民法之外,新兴的经济法学的学者也极力在鼓吹经济法的优越性,用所谓理论的优越性来批判传统民法理论,甚至大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9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