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决定是否提供担保,如果已举证,则不论后履行方是否认可先履行方提出的证据,只要不安抗辩权成立,后果由后履行方承担。当然,如果双方对证据存有异议 ,则先履行方可行使合同解除权,解除合同。解除权是合同成立生效后由一方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并不需要对方同意,只要有约定或直接根据法律规定即可。《合同法》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235.html -
了解详情
朗斯(Bruns)及格辉司基(Grunsky)等学者也纷纷撰文[10]对于规范说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发表批评见解,从而促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对这一学说进行检讨趋 罗森贝克认为间接反证事实也适用客观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不负客观证明责任的一方当事人也不负证据提出责任(主观证明责任)。这种观点在理论上难以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42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应当适用该法第六章的规定。实践中,遇有外国一方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在本国内的证据时,适用该法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 的效力还要大,因此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抗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注: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86条。2003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6.html -
了解详情
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提供证据是当事人的事情,对于应当提出的证据,由于当事人不知道要提出而未提出时,法官及时行使阐明权,启发当事人 ,案件的处理结果对其有利,从道理上讲,没有哪个胜诉一方当事人再提出上诉和申请再审的。但如果其提出要求对其判前释法,那么,则应当根据当事人诉讼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781.html -
了解详情
在民事诉讼中也要求鉴定人必须保持中立,而不能代表一方当事人,其责任是向法院澄清须专业知识才能明了的事实。 在当代舆论自由和信息时代,新闻自由被视为民主 调查权的目的不能违背中立性原则。正如上述,法官行使庭外调查权的目的在于,对控辩双方提出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和核实,而非只追求揭露犯罪、证实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8.html -
了解详情
在许多方面存在类似之处。比如和解的过程就与买卖合同达成的过程基本相同,最初由一方当事人提出自己的条件,构成一个和解的要约,如果对方同意这个要约,就作出 的行为。比如: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一方当事人以不提交某种证据为代价,要求对方亦不向法庭提交另外一个证据,如果对方当事人同意作出这种交换,那么就可以达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69.html -
了解详情
4)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问题, 凡是造成受害人死亡和残疾的,均应视为造成严重后果,可以支持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要求,但对于已获得高额死亡赔偿金 与村委有直接利害关系考虑,应追加村委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对于一方当事人有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等优势证据足以证明其对诉争土地权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719.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自己的主张,我们把这项权利称为运用证据权;而运用证据权的逻辑前提是必须有向法院提出证据的权利,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合法有效的证据,应当作为裁判的依据 。[8]我国运用推定制度作为对这一义务的违反所给予的制裁。《证据规定》第75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96.html -
了解详情
科学的鉴定结论就至关重要。如果证人、鉴定人违反真实义务,为帮助一方当事人胜诉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据、作出不真实的鉴定结论,法庭就可能受到虚假陈述或虚假鉴定结论的误导 事实本身并无错误[6],但如果不允许根据新发现、新提出的证据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对原判决中受到不利裁判的一方未免过于残酷,也不利于彰显司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3.html -
了解详情
必要在此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所谓专家证人制度,是指由一方当事人委托的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就某些专门性问题在法庭上运用专业知识发表意见作出推论 采信。如果该专家证人在交换证据时出席,接受双方当事人的质询,对方当事人对该专家证人就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所提出的意见明确表示认可或者没有足以反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