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登记的实质审查制度对人力和物力的要求考虑,在我国现阶段建立登记的实质审查制度又是不现实的。 现代交易规则应保护第三人利益,因为第三人是市场交易秩序 忠译,《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 [iv] 参见张家勇《物权法区分原则的意义及其贯彻逻辑》,《民商法学》2003年第2期。 [v] 尽管我国不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761.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的掌握毫无疑义地有些困难,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改变该原则的理由,因为这不是实践提出的要求。”③ 这表明纵然无因性遭到多数反对,甚至目前主流观点仍占上风,但越来越多 之偏爱以谋取私利,法律上仍对其予以保护,显然有违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公示公信原则的立法目的。经过公示的物权可取得公信力,这种公信力实际上是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301.html -
了解详情
唯有债权人的债权不能通过其他途径从债务人或抵押人处满足时,抵押权人才可能要求以受让人取得的抵押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并从其价款实现自身债权,异言之,抵押权人充其量为 ,抵押权的追及效力使受让人对物权公示的信赖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无疑是对动产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颠覆!何况,受让人取得抵押物后,会随时将抵押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147.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民商法学界对于信用问题早有关注,如前所述多集中于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讨论;近几年来则以经济学界的研究为基础,集中讨论信用权问题。为此当然首先需要界定信用的 外关系的调整和干预。第二,它是以信赖利益为保护对象的法律关系,它承载着的是信赖利益的维护。对于何为信赖利益,目前学界还有一些争议,但是被大陆法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8.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社会活动频繁,大量侵权即不可避免又无法以道德责难的要求,突出了侵权法以保护受害人为中心分配损害负担,维持正义的功能。2.由个人过错向法人过错方向发展。工商业 比例原则等。关于行政规则、内部训示、职务命令等多从平等原则或保障信赖利益原则出发,承认其违背亦构成违法;对自由裁量区分了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有过失,负刑事责任。4.推崇“危惧感说”在公害犯罪的过失责任问题上,除了不适用“信赖原则”的法理外,最重要的莫过于推崇“危惧感说”(即新新过失论)了。 犯罪而言,当然,在立法上要坚持居民和消费者优先的原则,这也是“保护弱者”这一社会正义基本取向的起码要求。为此,不仅通过科学审查会等机构为被害者提供更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80.html -
了解详情
第八条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 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三)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符合一贯性原则;(四)注册会计师已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未受阻碍和 ...
//www.110.com/fagui/law_164772.html -
了解详情
财产分配。这两者之间存在紧张关系。静态安全视角下,原所有人可以要求返还土地,这保护了原所有人的权利。但这个规则也削弱了动态安全,因为购买人不再能取得土地。 《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 [5]参见顾祝轩:《论不动产物权变动公信原则的立法模式绝对公信力与相对公信力之选择》,载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305.html -
了解详情
执业人员的客观要求及必然结果,只要立法恰当掌握好尺度,就不会产生大的副作用。[21]第五,过失危险行为的犯罪化,与允许的危险、信赖原则也并不违背。 有具体的预见为必要。新新过失理论目的在于进一步控制风险,以提高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等级。但却将预见可能性进一步抽象化,不利于科技发展,且与罪责原则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13.html -
了解详情
焱书,第791页。 [15]参见其木提:《货币所有权归属及其流转规则对占有即所有原则的质疑》,《法学》2009年第11期。 [16]参见[日]池田真郎:《博阿 向他作出的通知。这样,《德国民法典》第409条给予债务人的保护便超出了纯粹是信赖保护的范围。([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下册,王晓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46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