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解释。基于刑法理论犯罪界说的应然阐释,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实质界定、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形式界定,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共同犯罪的社会 宏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60页。 【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来源】《当代法学》2012年第5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389.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十恶不赦。因此,十恶重罪具有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传统犯罪的刑事违法性 前已述及,中国传统社会起初受奴隶制的宗法思想支配,随后受封建社会的 矛盾的尖锐对立,统治阶级需要用残酷手段实行统治。 第二,传统社会中,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唯一手段。刑罚不仅使用于犯罪行为,也适用于其他各种违法行为。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61.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对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可见,间接故意只能构成民事诈欺,而不可能构成刑事诈骗。一般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产生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先前的积极履行行为已不能对抗其后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因而应构成合同诈骗罪。(2)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 不履行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0.html -
了解详情
范畴里已经形成了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正当防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它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正当防卫的意义在于它鼓励公民积极地同 是法律赋予公民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一项权利,是正当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我们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应彻底理解正当防卫这一刑法理论,掌握正当防卫成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35.html -
了解详情
判定的方法进行了解。 防卫过当的性:1.主观罪过性.2.损害扩大性.3.刑事违法性.4.客体不定性.5.罪名多样性 本文具体分析了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认为他 过当在新刑法条文中规定,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负刑事责任。为了更进一步鼓励人们进行正当防卫,修订后的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增设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49.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从实体内容上讲,分则包含了对犯罪的描述,因而也就包含了说明刑事不法行为的具体理由的规定;而总则在其设计不法行为的规定中(例如合法化事由 ,它首先违反经济行政法规,然后才违反刑法,因而具有经济行政的违法性和刑事违法性双重的违法结构。对于这些犯罪来说,违反经济行政法规是前提,因此,它的具体特征就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66.html -
了解详情
,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适用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决定每个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9]有的学者认为,当对合性犯罪构成必要共同犯罪时,如果不适用总则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上的通说,犯罪具有三个典型特征: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17]因此,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而且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85.html -
了解详情
处罚,十恶不赦。因此,十恶重罪具有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二)传统犯罪的刑事违法性 前已述及,中国传统社会起初受奴隶制的宗法思想支配,随后受封建社会的 矛盾的尖锐对立,统治阶级需要用残酷手段实行统治。 第二,传统社会中,刑罚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唯一手段。刑罚不仅使用于犯罪行为,也适用于其他各种违法行为。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70.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预见。如果说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非法行医行为人对加重结果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那么,非法行医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便是其对加重结果承担 具体施行者。某企业的这种行为完全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是犯罪构成的基本特征。某企业以单位名义实施非法行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91.html -
了解详情
,赔偿对方当事人遭受的损失。可见,间接故意只能构成民事诈欺,而不可能构成刑事诈骗。一般认为,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行为实现某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产生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先前的积极履行行为已不能对抗其后来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因而应构成合同诈骗罪。(2)行为人在取得相对人财物后, 不履行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