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进行。对人民法院来说,审判式改革,不如说改良或改。民事审判式改革的目是什么?可以从不同的侧面作出不同的归纳。从人民法院工作实际来看, 过程中效益价值。结束语有人会提出,本文所称的“证明责任”实际上就是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审查核实证据”。本文认为,之所以弃“审查核实”而取“证明责任”,是因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281.html -
了解详情
至今仍无定论,[⑩]想必在其他语言中也难免发生争论。(二)民事诉讼比较研究的薄弱性上述“证据开示”的例子,《规则》只是笼统地规定,并在解释中泛泛 由于诉讼法文化的本土性导致没有国际协调的急迫需要、没有强大的比较研究动力,故从世界范围来看,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仍非常薄弱。[11]但倘若没有扎实的比较研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6.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对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分类出发点是相差不多的。但是英国在立法上对刑事和民事案件作了区分。《1995年民事证据法》取消了在民事诉讼中的传闻规则 。例如从线人处得知与审判有关事件的警察。[30]用间接证人代替直接证人只需要说明该直接证人无法出庭作证;无法出庭作证有可能是因为警察机关拒绝提供证人名字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人民法院就得再审,并且由人民法院承担错判责任(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不属于错误裁判案件,但当事人、社会各界会认为是 监督程序,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但首先应解决再审程序设置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问题。我们要破除“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再审指导思想,那么应以什么来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3.html -
了解详情
自觉不自觉的运用着比较研究的方法。最后,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更是在对国外相关制度予以比较的基础上,大量吸收、 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它们缺乏的是对国外民事诉讼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现实需要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和研究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专著,时代呼唤着这样一部体系完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取舍。“在民事诉讼领域,19世纪德国的民事诉讼没有再规定某种证据不具证据能力或者只要存在某种证据就必须作出某种认定等等,而规定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证据 提出程序时,应当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做法,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当事人认为需要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的,于开庭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5.html -
了解详情
应积极应诉。此时,铁路企业是民事诉讼中的“被告”。铁路企业应诉时要做好以下准备:(一)摈弃“铁路家大业大,损失一点不算什么”的思想,积极应诉,据理力争,把 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三)向法院申请查阅原告起诉时提交给法院的所有证据。这样做一来可以了解原告起诉的事实根据,做到心中有数,二来可以针对原告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51.html -
了解详情
则一律不允许上诉。例如,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适用于解决回避申请、顺延诉讼期间的申请、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处理、对需要再审的案件的处理以及缓 而决定一律不许上诉。[⑩]其实,这种解释只是根据现有规定企图去寻找决定与裁定有什么区别,它并不能说明为什么对于有些事项应当使用裁定处理,而对有些事项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0.html -
了解详情
技术问题,什么是法律问题,在理解上并不一致,以致造成委托鉴定的事项差别很大。 笔者认为,是专业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关键是看这个问题是否需要利用专业 属于以欺诈、胁迫、利诱等不当方式取证的效力问题,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第六十八条“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81.html -
了解详情
包青天”为民作主的社会心态,因此,许多公民行使和处分权利的能力较弱。反映在民事诉讼上,许多当事人缺乏意思自治的能力。如果一味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则可能因为自治能力 的依据和理由是什么呢?主要是:1、法律条文是静态不变的,而纠纷的发生是动态变化着的。静态的法律如何适用于动态的纠纷,需要法官推理判断; 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