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行为一旦成立,便不可能倒退回逃逸中止或未遂的阶段,肇事者最终投案的行为也只是自首情节而已,不影响对逃逸的认定。 案例三:被害人负全责,与我无关 被告 的谴责或行政上的处罚而不致上升到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高度。将一般违法行为以犯罪论,并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提示 对事故责任的认定,除了逃逸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510.html -
了解详情
其注重的是行为整体的实质的犯罪性,认定未遂犯的成立即是例证。 未遂犯(不包括中止未遂)的成立在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并不是需要不同的构成条件,而是共同的 并不是只在实行行为阶段才个别存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存在犯意,两者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前者是确定性的。仍举以上案例,行为人准备特定刀具的行为反映的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17.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某种计算方式获得,而恰恰来源于纷繁复杂的司法实务所能够接触到的足够海量的案例,经过类型细分、变量统计等过程之后所获得的。 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有的法院 要依据全案犯罪的程度和该量刑要素本身的质量,综合评价后选择适用。而最高法院规则却对这一极为重要的规则完全没有加以规定。除了造成损害的中止犯这一唯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21.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某种计算方式获得,而恰恰来源于纷繁复杂的司法实务所能够接触到的足够海量的案例,经过类型细分、变量统计等过程之后所获得的。 也正是从这一角度,有的法院 要依据全案犯罪的程度和该量刑要素本身的质量,综合评价后选择适用。而最高法院规则却对这一极为重要的规则完全没有加以规定。除了造成损害的中止犯这一唯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20.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应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情况加以明确。对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规定作适当调整,应区分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既遂,是否因防卫而引起的故意犯罪等,这里的 规定,在确定死刑后,6个月内执行,但由于最近实际上没有在6个月内执行的案例,而且还要遵守在共犯没有被定刑或在要求重审的情况下不执行的原则。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2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应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死刑的情况加以明确。对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规定作适当调整,应区分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既遂,是否因防卫而引起的故意犯罪等,这里的 规定,在确定死刑后,6个月内执行,但由于最近实际上没有在6个月内执行的案例,而且还要遵守在共犯没有被定刑或在要求重审的情况下不执行的原则。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3.html -
了解详情
的罪行按危害公共安全罪认定。这么做现在可能是平息了一些声音,那么以前判决的那些案例呢?要知道,以前这种情况也有,只不过现在因为网络传播的关系,让更多的人 并无视原因自由行为的存在,往往会轻纵行为人。因为,本应认定为某种故意犯罪(预备、未遂或中止)与某种过失犯罪并罚的行为,却被认定为某种故意犯罪(加重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4.html -
了解详情
与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根据行为人所实施行为法律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犯罪分成实行犯、预备犯(含预备中止,下同) 、教唆犯、帮助犯等。实行犯,即行为人直接实施刑法分则条文 行为所触犯的数罪名,均为其实行犯形态的情形。上述两种分类中所举案例均是这种类型。这种类型的想象竞合犯实践中最为常见,易于识别。 (2) 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53.html -
了解详情
其注重的是行为整体的实质的犯罪性,认定未遂犯的成立即是例证。 未遂犯(不包括中止未遂)的成立在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并不是需要不同的构成条件,而是共同的 并不是只在实行行为阶段才个别存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存在犯意,两者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前者是确定性的。仍举以上案例,行为人准备特定刀具的行为反映的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73.html -
了解详情
其注重的是行为整体的实质的犯罪性,认定未遂犯的成立即是例证。 未遂犯(不包括中止未遂)的成立在我国和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并不是需要不同的构成条件,而是共同的 并不是只在实行行为阶段才个别存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存在犯意,两者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前者是确定性的。仍举以上案例,行为人准备特定刀具的行为反映的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7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