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高度盖然性及盖然性占优势三种标准。 排除合理怀疑,此种标准主要用于刑事诉讼中,对于民事诉讼证明仅起一种补充作用。对于何为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我国台湾 举证责任。 盖然性占优势,主要适用于英美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中,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需将其主张之事实证明至存在比不存在更为可能的程度。也就是说,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59.html -
了解详情
交通事故的职能部门,其处理结果无疑具有权威性。既然交警部门认为逃逸方对于事故承担全部责任,那么逃逸方在交通事故中具有交通肇事罪中的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情形应该是 的举证不能,在无法律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就将举证责任转移给了被告人,明显违反了刑事诉讼的举证规则。 第四,案例中对于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违背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623.html -
了解详情
刑、民并重的思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充分保护被害人的民事权利,使刑事诉讼的进行能够促进赔偿问题的解决。在两种诉讼的合并审理中,既提高审判 过程中,忽略民事部分应有的法庭调查、辩论和当事人最后的陈述;民事部分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不规范,被告人的民事权利受到限制和剥夺,表现为被告人因人身自由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72.html -
了解详情
条件,又受理论体系中绝对职权主义的影响,在理论认知上完全误解了举证责任的真实内涵,传统民事诉讼理论对法院独立收集和提出证据的合理性的论证,反而使真正意义上 法学的落后和缺乏生气。在同为程序法的领域里,刑事诉讼理论界早已对诉讼结构、诉讼模式、诉讼价值等等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探讨,而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1.html -
了解详情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决定的民事责任形式一般为金钱赔偿或补偿。而刑事诉讼的职能是打击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刑事诉讼中,而应具体分析。曾有学者将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照搬到刑事诉讼,其规则是:一方在当庭举证并经过双方质证,均表示可以认同的证据,法官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3.html -
了解详情
盖然性的结论,盖然性的程度取决于占有证据的广度和深度,而永远无法达到绝对确定。 刑事诉讼证明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带有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的鲜明印记。 认识和对行政执法的 我们认为,现行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偏严、偏高,不仅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做到,而且由于双方负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的提高必然导致加重原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23.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明责任,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参见雷万来等:再论票据诉讼之举证责任,载台湾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编:《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七),1998年印行,第 的证明责任理论相冲突。可以说,查明案件事实是一种行政性的调查权力,例如,刑事诉讼中负有侦查、起诉职能的机关拥有这种权力。 [16]例如,在Winans v.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26.html -
了解详情
的案件中,通常由国资部门进行产权界定,然后法院再根据国资产权界定结果,进行刑事裁判。这些限制性规定体现了对法律理念和人文精神理念的萌芽。如上所述,随着社会的 法院均是如此。特别是基层法院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被害人的诉讼请求是比较简单清楚,而且主要事实方面的举证责任几乎都由检察机关承担,当事人在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515.html -
了解详情
开脱罪责、逃避严惩的挡箭牌、避风港、避难所、法律漏斗,甚至已经异化为贪官污吏面临刑事追究时竞相登陆的安全岛。按照上述看法,包括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内的持有型犯罪,在 ,并且借由从持有事实到持有犯意的立法推定,减轻了控方的证明责任,部分地倒置了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因而,持有型犯罪在周延法益保护、严密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97.html -
了解详情
依法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这是对《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50条第9项审查起诉时必须审查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规定的详细 犯罪嫌疑人相关权利义务,让辩护人充分参与到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 五、举证责任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出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