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平等这一公理性原则。而实体法领域中的公理性原则也必然要在民事纠纷解决领域中得到具体落实和体现。这就是当事人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同样应该享有意思自治的权利, 仍称作辩论主义。目前,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大多从诉权二元论立场,将当事人的处分权分为程序意义上的处分权和实体意义上的处分权。而德国学说则主要是从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174.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相比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即民事诉讼程序中法院职权干预的弱化以及相应的当事人处分权的强化。例如,执行程序和财产保全程序的启动方式,由法院以 专业法律知识和询问技巧,对于哪些事实需要由举证,哪些事实不需要举证并不清楚,日本又是适用法律要件分类说来分配证明责任的国家,当事人一般不大可能掌握如此复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61.html -
了解详情
主编书,第2、15页。 [20]即控诉式与纠问式的混合。详细论述参见汪纲翔: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载《政治与法律》1982年 第2期。 [21] 后刑事诉讼法的混合物。详细讨 论可参见 [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程序》,岳礼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一6页。 [82]斯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606.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证据制度本身在整个民事诉讼制度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因而作为核心中之核心的举证责任制度的改革必然会进一步牵涉到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相互关系,以及质证 制度的通行做法。例如,德国民事诉讼法自1877年颁布实施至1999年底,共经历了95次修改。「36」法国在进行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时,先后于1971年9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2.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事实承担主要的举证责任。被告及其辩护人无须举证证明无罪,只须对控方提出的证据进行反驳。同年以日本和德国民事诉讼法为蓝本的《民事诉讼律》也提交 波动-特别是在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自由主义与权威主义等等标签化的立场之间的摆动-的影响。在民事诉讼程序中,这种波动直接影响到个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诉讼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70.html -
了解详情
年,你还要坚持民事诉讼,原因在哪里?”这一问题这样答复:“我现在国外,这里小猫、小狗抓伤了人都要赔偿,何况我是人啊!”正如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 附带民事原告举证,但司法机关亦有证明责任,而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在原告即被害人。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要单独完成举证责任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15.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的成功与否由审判制度改革所决定。?审判方式改革是从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庭审方式改革开始的,主要强调当庭质证、当庭认证、当庭判决。这就不可避免地提出了合议庭 唯物主义的观点。类似情况,德国民事诉讼法第582条规定的比较科学,只有在当事人非因自己过失而不能在前诉讼程序中提出的方可提起再审之诉。“有错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9.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困难得多,法律由此作出了一种出于“衡平”考虑的倾斜政策;同时,此种举证责任的分担机制在另一方面更加强化了对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时须“先 理性的说服和辩论。”[19]就象公民的参与在保障国家政治活动民主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样,各方主体在诉讼程序中的参与对于诉讼结果的形成也就有着深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8.html -
了解详情
年,你还要坚持民事诉讼,原因在哪里?”这一问题这样答复:“我现在国外,这里小猫、小狗抓伤了人都要赔偿,何况我是人啊!”正如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 附带民事原告举证,但司法机关亦有证明责任,而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举证责任在原告即被害人。司法实践中被害人要单独完成举证责任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5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移送以下材料:有关可提起刑事民事诉讼的法律文书;由司法警察和检察官实施的“不可重复进行的行为”的笔录;有关“附带采证”程序的全部书面记录;涉及司法档案的 主要是围绕起诉书和随案移送的证据材料而展开,庭审中的举证责任实际上转移为法官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审查公诉程序与开庭审判程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