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作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程序安定理论。所谓程序安定,是指民事诉讼的运作应依法定的时间先后和空间结构展开并作出终局决定,从而使诉讼 审理案件的优势,提高司法效率。但却不利于对举证时限的统一规范。可能造成同一法院、同一审判庭、不同审判人员的用意,单从当事人方面来看,这就容易造成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95.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调解,即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争议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它是一种由人民法院作为第三方介入 优势。 因此,调解制度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之一,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包括立案、一、二审、再审、执行程序等。审判实践中,充分运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84.html -
了解详情
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创立于1877年德国的民事诉讼法,最早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的用语。德国首次采用了释明概念,并将释明内容规定在1877年德国民事诉讼法 虽无成文法直接规定释明权,但在二战以后,长期的审判实践让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意识到,法官恪守司法中立的绝对当事人有其不足,时常出现当事人过于强调自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80.html -
了解详情
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才应当告知其向有关行政部门解决。在审判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因当事人未实际耕种土地 合同无权进行审查。进入行政诉讼程序法院也应告之当事人先行通过民事诉讼确定土地承包合同的效力,因此应当通过先民事后行政的处理方式是解决此类纠纷。行政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2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检察官乃至社会成员在非诉状态下的心理分析和把握和诉讼调节;不仅能应用于民事、行政诉讼,而且能应用于其他类是民事诉讼的行政司法活动。现在,社会心理学已经 打击,必要时,移送检察机关立案,追究其刑事责任。现行的审判质效评估体系对法官工作的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考核,为了达到结案了事,法官一般不愿在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44.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即主要证据来源必须合法。如公安机关按照法定程序收集的各种有关证据,即可作为合法有效的证据。反之,则视为无效证据。 (2)审查主要证据是否反映 可在庭前或庭后依职权收集核对证据。特别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举证确有困难的,审判人员应主动调取,为案件的正确裁判打下可靠基础。 (4)审查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8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相互吸收,强化了打了不罚,罚了不打的错误观念。如果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彻底分开,分别由不同的审判组织按不同的程序处理,则必将避免上述现象的重演。 ,还其本来面目,则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 (一)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应当确定刑事与民事诉讼发生交叉时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规定凡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8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案件审判后才能确认具体明确的数额,这个确定的数额即是受害人的损失数额,在审判前,受害人的诉讼请求如何固定,给受害人即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造成了困惑,一旦 堂可笑的,其实这仅是借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皮即由当事人用起诉的方式向司法机关提出被告人退赔的要求,在进入附带民事诉讼程序,受害人的举证质证,连辩论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0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特点,又要充分照顾民事诉讼的特点,这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这一概念本身和程序及制度的规定上就可见一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 解释,并在《最高法院刑诉司法解释》第一百条中增加条款,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70.html -
了解详情
了作为一般的权利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⑤ 在诉讼中人民法院是以审判组织的形式对民事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而审判组织对具体案件的审判活动,是通过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 页。 ⑧卡佩莱蒂等:[意]莫诺卡佩莱蒂等:《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第53页。徐昕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