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应有权利和手段去主张自己”。四、经济法独立的外部条件经济法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对法律体系提出挑战之后的回应。随着经济的增长,“法律体系被要求负起双重任务 成本”。[11]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民商法的调整机制甚至根本无能为力,比如,一名经营者诚实经营,企业日趋壮大,足以影响竞争秩序,但他并未利用其强势地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12.html -
了解详情
的尴尬境地;同时,我国法学长期以来深受理性主义法学的影响,强调概括总结而忽略分析观察,对仅有的一些案例未见深入透辟的研究。[46]然而只有与个案结合才能将诚实 想给诚信原则是否适用于公法下一个定论,但笔者认为至少诚信原则应适用于经济法之领域,理由如下:首先,梁慧星先生认为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33.html -
了解详情
,却不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而行维护局部私利之实,非法干预正常的市场调节机制,从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因市场机制缺陷而带来的一系列 经济法自身发展之必然。综上所述,平衡和谐原则是经济法以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的直接反映、突出体现和理念性原则。平衡和谐是对经济法治下经济环境状态最贴切最美妙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0.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高度来看,思想家与法学家在许多世纪中已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不尽一致的“真正”的正义观,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正义意味各得其分,各得其所;正义指一种 主体的行为模式,界定经济个体活动领域和行为方向。[18]经济法对社会效益价值的追求,要求个人经济行为与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相协调,其不是追求每个市场竞争主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90.html -
了解详情
年前,我们都不知道经济法为何物。一些人对它不了解、也不理解,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和我们受大陆法系思想影响,过度地在调整对象上的部门之争有关 基础。 四、在调整对象理论上,突破了传统理论中一个法律部门只能调整一种社会关系的“一对一”观点,提出“一个法律部门不一定就只能调整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关系也不一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6.html -
了解详情
的总结和体现,同时立法本身又成为法学研究的新对象,从而促进法学理论的深化与发展。 我国的经济立法由于受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因此,随着一系列经济立法的进行 法学界对企业组织管理法、社会保障法尚存在争论,但对市场管理法和宏观调控法两部分则普遍认为它们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注:参见张守文、于雷:《市场经济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4.html -
了解详情
、管理学、行政学、社会学等交互作用的结果。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各种学说,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法的历史和现实面貌。经济法从中吸收养分,不断得到充实, 力求实现实质正义和社会效益,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表明了经济法对市场精神和经济效益的追求,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则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之契合和联结点,三者协同一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1.html -
了解详情
上讲就是区别于民法。 1. 民法强调意思自治,而经济法要求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利用国家公权对危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限制。所以我们看到作为市场失灵体现之一的市场 利益的增加,市场个体差异很大,不同市场个体在市场中的地位不一样,影响不一样。同时为达到追求社会整体利益,对于同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个人利益是限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87.html -
了解详情
二:其一,因为至今仍有较多的有影响的学者认为经济法是经济行政法,故一些经济法学的研究者对行政法存在一种“天生”的恐惧心理,认为在经济法学研究中, 分析方法。笔者以为,经济法学研究过程中的经济分析方法运用必须得到切实的重视。这是经济法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经济法对效率的追求使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法学研究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5.html -
了解详情
像其他的各类“二元结构”一样,两类经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并由此影响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对于发展受到限制的“一元”,就需要通过鼓励、支持、引导,来 经济法的保障,例如,非公经济主体作为市场主体,享有经济法上的公平竞争权、财税优惠权、金融扶持权,以及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对策权等。这些权利,在《意见》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