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双方权利的失衡。正如某位学者所说: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的决定和鉴定人的选任制影响力的差异,意味着强势一方在专门性问题上对知识的垄断;而弱势一方由于知识 其能否被视为具有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刑事诉讼证据,法院对某份鉴定结论的认证和采信对随后刑事诉讼程序的走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某些案件中可能意味着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8.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里,人格正常的行为人实施该种危险驾驶犯罪则是难以想像的。当然,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人格调查需要一套科学的、民主的司法听证机制, 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刑,可以说是相当危险的。 三、危险驾驶刑事规制的立法问题 近来一连串重大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发生,震惊了国人。围绕着这些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4.html -
了解详情
的提法不科学、有矛盾,进而提出她对科技证据的理解,科技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查明、证实、指控和认定案件事实,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委托 之间的区别背景在于大陆法系是职权主义审判模式,而英美法系是陪审团和对抗制模式。同样是科学证据,英美法系是进入法庭容易、被采信难;大陆法系是进入法庭较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22.html -
了解详情
出版了影响深远的《证据法专论》。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法学教育的转型时期,传统的学徒制正在慢慢崩溃,但制度化的法学院教育却还远未形成。法学院刚刚在大学建立,但在 依赖于证据和完善的证据制度。近年来的邱兴华、黄静案等引发社会关注的案件往往与司法鉴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29]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34.html -
了解详情
对符合强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并且能够被追诉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进行规制。迄今为止的对婚内强奸的犯罪化研究,似乎过多地关注了婚内强奸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 这一中心展开,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仍被置于从属或者旁观者的地位,这一点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范围、自诉案件的范围等方面表现得十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81.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的鉴定结论存在的疑惑无法消除。庭审时没有引入对专家证言(鉴定结论)的对抗制,法官又不履行守门员的义务(事实上,很多时候法官也并非是不履行,而是由于 中的当事人更需要专家辅助人,在刑事诉讼中适用鉴定结论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不亚于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而且刑事案件性质更为特殊,对证据的要求更严格,裁判结果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55.html -
了解详情
个方面的司法活动得以体现,例如我国学者提出的实体法应当严而不厉的思想;在刑事诉讼中,西方有辩诉交易,我国也新近尝试了普通程序简化审;在行刑问题 比较注意调解、赔偿等民事审判方式的采用, 等等。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光是追求案件处理的效果,更是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的痛苦之所以说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99.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近年来,恶意诉讼案件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该类案件屡屡被曝光,恶意诉讼问题成为新闻媒体和百姓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恶意 ,可以在我国刑法中增设民事伪证罪,专门规制特定的恶意诉讼行为。刑事制裁是对违法者最严重的惩罚,对恶意诉讼进行刑事方面的约束,能形成威慑作用,并降低恶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60.html -
了解详情
和适用法律的最终保证。 (三)司法协商的内容 现代法学理论将司法活动抽象为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责任划分几个关键环节,一方面大大简化了理解和 重构诉讼和司法的理念、机制和行为。四、刑事诉讼参与者协商对话的责任与义务 刑事司法过程是一个通过在案件事实与法律规则之间往返运动来寻求真实和真理的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57.html -
了解详情
《批复》)中明确规定测谎结论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使得刑事诉讼法学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渐趋淡化。但是新的问题产生了:针对刑事案件所作的上述批复,对民事诉讼是否具有同样 )必须给对方实施自己测试的机会;以及(3)该证据的可采性由补强和弹劾证据的普通规则来规制,比如补强证据只有在证人的诚实品性根据《联邦证据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