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上趋于平等,也才符合社会正义原则。[7]劳动基准对于劳动者权利和用人单位义务的法定设置,其本质就是一种利益的分配过程,目的在于实现社会正义,进而使 基层调解后而调解不成时,当事人应当有选择劳动争议仲裁或劳动监察的权利;即使在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在达成调解协议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前,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09.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上述,我们认为《解释》第3条应修改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82条的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60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 年版,第161-163页。 [10] 《劳动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1] 参见王全兴:《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6.html -
了解详情
将劳动争议界定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二、劳动合同期满未终止的法律后果缺乏统一性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劳动 对《劳动争议司法解释》第三条修改完善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以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超过60日期限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书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95.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合同关系,并以原劳动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第十七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后,当事人对裁决中的部分事项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继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378.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申请基层调解后,调解不成时当事人应当有选择劳动仲裁或劳动监察的权利;即使在劳动者申请仲裁后,劳动者在达成调解协议和仲裁机构作出裁决前,应当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需承担责任作出明确规定。第四,对于工会没有履行支持劳动者进行劳动仲裁和诉讼义务的责任也应作出明确规定,允许劳动者通过诉讼程序来追究工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085.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为原则的精神是相悖的。为了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及时作出司法解释,对劳动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和逾期不作出仲裁裁决,当事人均可以向 争议发生之日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作出处分决定之日。3、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争议,并有一方向对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7.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作出处分决定之日;3、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分歧,并有一方向对方明确 期间的规定,那么这无异于剥夺了劳动者通过司法程序获得补救的权利。⑦ (三)仲裁时效的起算应有别于诉讼时效的起算。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09.html -
了解详情
仲裁法》第22条则对劳动派遣争议当事人资格进行特别规定,将用工单位纳入到劳动仲裁当事人范围内。但是,终究用工单位不是被派遣劳动者的用人单位,与其不存在 ,难以分开。由于程序法上正当当事人的确定基础在于其是否对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或者争议的财产拥有管理权或处分权。当劳动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对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5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力和有偿使用劳动力,否则只是形成帮工关系;基于事实劳动关系的前述第二个本质特征,双方意思表示明确,即以相互间获得劳动权利和义务为目的也应成为事实劳动关系 认定的时效,超过了这一期限,当事人即丧失了申请权,从法律角度讲也就丧失了最终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但是如果其所在单位自愿履行应该由单位承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33.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义务作出处分决定之日;3、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发生分歧,并有一方向对方明确 期间的规定,那么这无异于剥夺了劳动者通过司法程序获得补救的权利。”⑦ (三)仲裁时效的起算应有别于诉讼时效的起算。 《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