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或者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如果不具有这种心理状态,则不构成绑架罪。所谓利用第三人对人质安危的忧虑,应当是指以杀害、伤害或者不释放人质 (教唆),孙某的行为也已构成抢劫罪(未遂)。因为孙某在许某的教唆下,实施了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只不过取得财物与暴力行为之间欠缺因果关系,赵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393.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操作性。 三、中国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的问题剖析 (一)刑法总则立法模式与分则犯罪构成模式的冲突反映了立法者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自相矛盾 从立法模式的角度 应当对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做出特别规定;(5)对于侵犯财产罪,应当对抢劫罪的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48.html -
了解详情
和可操作性。 三、中国犯罪未完成形态立法模式的问题剖析 (一)刑法总则立法模式与分则犯罪构成模式的冲突反映了立法者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自相矛盾 从立法模式的角度 应当对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做出特别规定;(5)对于侵犯财产罪,应当对抢劫罪的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531.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的划分。前者是指诸要素行为之间存在着手段与目的或者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比如抢劫罪、强奸罪、强迫交易罪;后者是指数个要素行为前后连接,逐步推进, 先行为人与后行为人一起实施后要素行为。比如,构成绑架勒索罪的承继正犯,并不要求实施绑架的先行行为人同后行者一起去实施勒索财产的行为。 (二)后行为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8.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犯,指的是刑法中明文规定的以特定的目的作为特殊构成要件的犯罪。如前面提到的绑架罪。在目的犯中有不同的目的,有学者将其分为直接犯罪目的和根本犯罪目的[4]( 目的也就限定了。因此,犯罪目的可能有多个,但犯罪的直接目的只有一个。在抢劫罪中,法律规定的行为有多个,如对被害人的人身强制、劫取财物。但犯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532.html -
了解详情
,此类案件情况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应依照刑法分则对非法拘禁与绑架犯罪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对具体案件作具体分析,才能做到正确 犯罪转化的最低数额限制。我国刑法在未专门设立绑架罪之前,司法实践中对绑架勒索行为一般以抢劫罪论处,而现行刑法规定绑架罪的起刑点为十年有期徒刑,而抢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295.html -
了解详情
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被告人温俊犯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应定为绑架罪;被告人张小平在抢劫一案中,并不起主要作用,属于从犯。原审被告人刘宇上诉称:1、认定上诉人为共同犯罪中的主犯与事实有误。 ...
//www.110.com/panli/panli_11136.html -
了解详情
在一废弃的井内。当晚,李某写了一封匿名信给关某家人,称关某被绑架,向其家人索要“赎金”50万元,并称如不交钱,就将关某杀害。22日、24 他人、控制人质的行为,因而不构成绑架罪而构成敲诈勒索罪。所以,这种情况下应将先前行为构成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或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实行数罪并罚。2.周某的行为构成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4828.html -
了解详情
文物罪等。这些普通刑事犯罪之被判处死刑,并非依据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而是依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精神。直至1979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典 罪,强奸罪(包括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第五章侵犯财产罪的有2种,即抢劫罪,盗窃罪;属于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64.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杀人手段排除被害人反抗而最终将被害人杀死的犯罪行为,大多数司法机关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对行为人实行数罪并罚,即是例证。另外,新刑法典施行后,对于一案走私 的死刑,在此立法前提下即使不另定故意杀人罪也足以严惩罪犯,但仅以绑架罪一罪对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作评价,实际上没有在刑法上给予犯罪行为之无价值应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9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