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的又是事实的根据作用。列宁也曾说:在解决一切殖民地和民族问题时,不要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而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 {18}210所谓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就是从 巩固、不断扩大、不断深化。所谓不断巩固是指,人反映事实,有准确的,有不准确的,还有错误的。在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留反映准确的,改变反映不准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80.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实行行为就是符合构成要件定型的行为。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将未遂犯作为抽象危险犯来看待对于法益的保护是不利的。因此,山口教授认为应该将未遂犯作为 基于对实行行为的不同理解,在责任原则的认识上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定型说”强调责任的事实要件,即行为人的事实的心理状态,从形式意义上严格坚持实行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607.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能生活。 历史经验证明,古今中外绝大多数冤假错案都是由于事实错误而导致的。这从反面进一步证明只有事实清楚充分是建构具有实质可接受性的应得可能生活的本体论依据。 就是当事人所想望的可能生活,它关乎当事人的生存或发展是否成为可能:需要可以抽象地理解为人们在某一社会中为了使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可能而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39.html -
了解详情
而最为经济的行进路线是意识熟知的路线,亦即主体所经验过的规则。这个规则具有经过事实验证的有效性,因此主体希望这种规则的有效性可以延伸到还没有走过的那些桥和那些路, 、国家的福利不过是现实而具体精神的法。用特殊福利对抗普遍福利的法,是抽象思维常犯的错误。{69}因此黑格尔说:圣克利斯偷了皮替穷人制鞋,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443.html -
了解详情
是范畴的决定因素它是根据共同的属性建立起来的,共同属性是一系列充分必要条件,是抽象的包容物;事物、现象要么在范畴之内如果它充分且必要地具有范畴的特征, 首先认知的是身边经常出现或发生、自己最熟悉的事物、现象,以此作为认识其他事物、现象的核心事实、最佳样本,以该典型形象作为认知其他事物、现象的心理征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52.html -
了解详情
的体系比如习俗和宗教中区分开来。[24] 理解上述法学家的思想,结合我国法学家的通常认识,要准确地把握法学中的法律理论研究这种思想活动,我们就不能不特别地注意 理论研究就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具体而实在的法律存在及其运行的事实出发,在归纳、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概念,通过概念本身的展开和运动,最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700.html -
了解详情
出现一种“泛政治化”的倾向—一切以“政治”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得失。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要求常常造成法官和检察官超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投机,从而危害司法公正, 形成的原因。滥用职权、循私枉法、严重失职读职等原因造成错误裁判可视为错案,而法官对事实认定和法律规定存在合理的理解,但二审或再审改判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410.html -
了解详情
) 案件事实存在疑问时有利于被告的理论根据 笛卡尔曾经说过:我认为应像拒绝绝对错误的东西一样,对于不确定的事物也应加以排斥。[22]在刑事司法中应当秉持一种 种抽象的东西。[27]对于具体案件的处理,既包括对法律的理解,对事实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将从事实抽象出要素与法律相参照。法条注释往往是从抽象到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22.html -
了解详情
不仅将客观事实的存在或发生作为抽象的危险加以考虑,还认为这是一种超过了允许的危险的现实可能,那么才具有了为故意所必不可少的认识。[22]本文 许玉秀书,第106-108页。 [15]许玉秀:《区分故意与过失论认识说》,载台湾《政大法学评论》第55期。 [16]参见Puppe, Vorsatz an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302.html -
了解详情
与过失中间领域之责任形式的轻率(recklessness),并主张没有必要区别未必故意与有认识的过失,将两者合二为一,消解在该特殊责任形式中;第二种主张是重新界定 不仅将客观事实的存在或发生作为抽象的危险加以考虑,还认为这是一种超过了允许的危险的现实可能,那么才具有了为故意所必不可少的认识。{2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