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实现双向法治秩序的平衡应是未来法治之路。在公民意识上,当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转变[7]。在计划经济的制度设计中,强调的是国家本位的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在这一前提之下,马克思、恩格斯从手段性论证了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511.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连续性,与不矛盾性是经济法首先考虑的因素。但政治国家关注的最根本的还是利益的平衡。 对平衡利益而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个人权利本位),[8]而是趋向认同以公共利益、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等原则约束的社会本位。这是民法自身由私人自治原则到私权的公共性原则的重大转变。尽管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67.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结果的正义性是由程序的正义性来决定和描述的。程序本位主义的理念业已成为现代社会构建法治秩序的根本性指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自然应以此理念为指导思想。程序的 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它们中的多数是互为连带产生的。程序的本位性理念、程序的自治性理念和程序的契约化理念就其本质而论乃是三位一体的概念体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9.html -
了解详情
本位 发展,事实上,民法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了尽力避免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冲突。然而,民法朝着社会本位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也只能是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时不 垄断和限制竞争这种市场障碍,依据民法便难以排除。至于对市场的盲目性、唯利性和滞后性,民商法更是完全无法解决。因而,民法能够间接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73.html -
了解详情
逐渐实现双向法治秩序的平衡应是未来法治之路。在公民意识上,当实现从国家本位到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转变[7]。在计划经济的制度设计中,强调的是国家本位的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断。在这一前提之下,马克思、恩格斯从手段性论证了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7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受教育权丧失只是被侵权后的间接后果。这与某些侵权行为直接导致受害人宪法性权利如劳动权、生育权乃至自由权的丧失具有相似之处。我国民法的相关规则已经 本位,尽管相关的条文没有得以修改,民法典的精神已经随着宪法的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另一方面,宪法对民法典的有关权利或者相关规则的修改从而使该规则具有宪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05.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社会总体的经济发展的一致性,连续性,与不矛盾性是经济法首先考虑的因素。但政治国家关注的最根本的还是利益的平衡。 对平衡利益而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权利本位),[8]而是趋向认同以公共利益、诚实信用和公序良俗等原则约束的社会本位。这是民法自身由私人自治原则到私权的公共性原则的重大转变。尽管许多学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58.html -
了解详情
也都可归入公共物品之列。这是维持政权存续所必须的。这种“无偿性”的根源在于认为税收法律关系乃一种权力义务关系,权力关系说认为税的 “所有权之社会化”绝对不是对于“所有权绝对原则”之否定。时至今日,法律思想已从个人本位进入社会本位,故,“‘所有权绝对原则’也已带有‘所有权之社会化’之内容。”33 征税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49.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条件。这些与更高的价值的实现与完善有关的价值,我们称之为工具性的法律价值。”⑥一般来说,这种分类法对于在各种法律价值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是一个有效的 垄断。西方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限制垄断,鲜明地凸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观。需要指出的是,经济法以社会整体效益为重,但并非把此目标绝对化,甚至像计划经济体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1.html -
了解详情
变迁,权利本位已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驻足,并由个人本位的法律权利观转变为社会本位的法律权利观。权利最能体现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审判权 以公序良俗的诉讼本意参与到诉讼中来,因为在民事诉讼所具备的科学性、效率性和合理性的要求之中,蕴涵着独特的道德内容,因此将与纠纷的解决有关的道德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