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才能确定。此种情况在刑法中比较常见。例如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此处正当防卫的含义是什么?按逻辑,正当防卫必须是没有超过必要限度的,超过必要限度的就 客观面的公开与秘密对于盗窃罪与抢夺罪的判断无意义,正像单纯考量客观要素对于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判断无意义是一样的。 3.通说认为应根据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796.html -
了解详情
四周岁的人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除犯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八项罪名 完全性精神病人犯罪或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不正常时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三是刑法不予追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869.html -
了解详情
承诺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行为没有在总则中明确规定,理论上将基于承诺的行为作为除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以外的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予以探讨。但也有的学者认为刑法 存在利益衡量的,正是出于尊重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考虑,所以使行为人得到比一般的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罪更轻的处罚。 这里还需注意的是,利益衡量说不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84.html -
了解详情
月,判决生效后第三日便刑满释放。当事人邓某未提起上诉。 邓某涉嫌聚众斗殴罪辩护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湖北楚星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邓某亲属的委托, ,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故意伤害、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24.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不知与减刑、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依法令之行为、正当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对于法律中的这些规定,学界存在不同的解读。有的学者认为 稳定的预见百分比,越可以推论行为的预见。[5]比如说中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在处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时曾经提出: 杀人罪之成立,须于实施加害行为之时,即使有使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行为模式和主观心态;刑法总则性规范规定 是责任充足要件,即各种合法辩护,包括正当防卫等正当化事由和被胁迫等可宽恕事由 ,它们从反面表明成立犯罪除了 终审裁定中所维持的一审判决正是以但书为根据认定死者的儿子和主治医师 不构成(故意杀人)犯罪。[37] 其次,刑法分则中对另一类犯罪则在构成要件中以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29.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十分可疑的座谈会纪要 [10]里针对部分案件的死缓适用有过简短的表态。针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件,1999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 处非生命刑,如未满18周岁、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的、中止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剩下的才是真正的死刑执行方式情节。这些执行方式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解释,认为在我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符合了犯罪构成要件但是又不构成犯罪的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正当行为根本就不具备值得处罚的法益侵害性,因而,不符合 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不能够对绑架罪负刑事责任,也不能对绑架过程中的故意杀人行为负责。形式论者想忠心耿耿于罪刑法定原则,动机固然好,但是,物极必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53.html -
了解详情
中的细节,在这样的细节上发生认识错误,不妨碍将死亡结果归责于行为人的故意杀人行为。结果加重犯的因果关系的错误问题,不属错误论的范围。因为法律对 其归入社会危害性错误之中,符合其主要特征。此外,在刑事立法和理论体系上均把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当作犯罪构成论的反面问题。因此把这种错误与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8.html -
了解详情
分则条文中。如刑法第232条规定的故意杀人罪,没有规定为故意非法杀人的,处,即因凡是故意杀人的,除了不具有执行死刑、正当防卫、战场杀敌等违法阻却事由,一般的 即小麦等实物不能被存款所涵摄,故应当否定构成要件的符合性。(28)该案的辩护意见亦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的存款,应特指货币资金,而吴某赊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6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