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真相,所以证据制度应该为单方调查提供相应的制约机制。但是在“纠问式”诉讼制度下,被指控者在面对积极主动而且经验丰富的预审法官时始终处于被动甚至 有特殊理由选择陪审团审。1933年的“司法行政条例”又使民事案件的陪审团审下降到12%左右。1934年以后,英国的陪审制已基本上名存实亡了。 早在17世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81.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性要求较为严格重点在于约束国家侦查机关、公诉机关和行政机关收集提供证据的行为;而民事诉讼的原告与被告,相对于侦查机关或公诉机关与刑事被告人、 和法学界多认为“经验法则”与“盖然性”证明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过,应当认识到“盖然性”大小往往需要依据“经验法则”来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外和我国台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92.html -
了解详情
为,诉讼的启动权在当事人,当事人没有行使诉权、提起诉讼时,法院不能主动开始诉讼程序;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请求和主张,法院不能主动进行审查和判断。 法院的职权 规则,认定具有差异的案件事实所带来的错误。例如,按照最高法院的《证据规定》,“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一个般性的经验性结论,而这个经验性的结论反映到诉讼证明理论当中来,就是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与证据来源密切相关。与证明力联系比较密切的又得联系到 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一位目击证人作证时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所穿衣服的颜色,但是该证人是“色盲”,尽管其提供的证言属于原始证据,该证言的可靠性还是比较低。相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5.html -
了解详情
制作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拍摄物证的照片、录像以及对有关证据录音时,制作人不得少于二人。提供证据的副本、复制件及照片、音像制品应当附有关于制作过程的 目的不是排除传闻所包含的事实,而是禁止采用传闻证据作为诉讼证明的手段。事实上,传闻证据的排除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诉讼目的的实现,因此各国出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4.html -
了解详情
会降低证据的证明力。现在只有一种情形仍然适用最佳证据规则,即如果诉讼的一方当事人试图依赖文书的内容,则必须提供文书的原件,除非原件无法获得。 三、美国 (一 条同时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当检察官、被告人和辩护人一致同意,将其协商的内容或可以预料到的如在公审期日到庭时将作出的供述的内容以书面形式提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2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将予以认可。如果法院指示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的证据只能由一名专家提供,而这一问题又牵涉到许多学科时,则应由主要学科领域的一位权威专家提供 了解案件情况的人,二是专家证人(expertwitness),是指为法院诉讼程序之目的指定提供或者准备证据的专家,类似于大陆法系的鉴定人。英美证据法上有关专家证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程序中弱化了法院在指挥诉讼时的专断职权,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当事人的辩论主义原则。此外,日本还废除了庭审前法官调查取证和对证据进行审查的程序,防止法官的 与一审的关系上,我国实行的是继续审理原则,也即当事人可以到二审提出其在一审中没有提供的证据,二审法院对此必须审查判断,而不得排除。《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职业的必要性,也有其失之偏颇的地方。这样,我们就有必要考虑到,处理当事人与法官之间协作关系时,在横向层次上,也应注意把律师纳入这个体系中来。?为 准备,否则不得在法庭上出示。?因此,应当规定,当事人有义务向对方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等诉讼材料的信息,以给对方当事人防御的机会。这种规定,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
的证据:(一)被告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证据,但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二)原告或者第三人在诉讼过程中,提出了其在被告实施行政行为 教养等;(2)较大数额罚款;(3)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等;(4)其他关系到相对人人身权或者重大财产权的案件。2.授益行政行为的证明标准是实质性证据标准。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