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甚至省略,但是被告人必须要对指控的犯罪事实表达自己的意见,且最后陈述程序最后的忏悔无论如何也不能省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在2003 下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现行法律确立了刑事被告人的诉讼主体资格,强调被告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可以与国家刑事追诉机构进行平等的抗辩,并对司法裁判机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58.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能与客观事实相反。 故笔者认为,对民事诉讼证据应当下这样一个定义:民事诉讼证据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诉讼当事人及人民法院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 (二)分类 取证也应由二名律师或一名律师和一名律师助理共同进行,以免在诉讼中特别是担任刑事辩护时处于不利地位,如有被指控涉嫌串供、提供伪证等危险。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4.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法律事实,为懂事实体法所规定,能够引起诉讼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首先,是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如经济合同的 举证责任研究〉〉第283页 参考文献: ①李学灯《证据法比较研究》 ②《德国刑事诉讼法典》引言 ③王宝发《人民法院民事查证的理论与实务》 ④李浩《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1.html -
了解详情
弱势群体在程序的阻隔下,无法接近司法,为程序疏远和边缘化。当事人的陈述义务、真实义务、诉讼促进义务、诚实信用义务逐渐从观念演变为制度。绝对自由观念绝对 领域国家日益强化的干预;在欧美国家部分拉丁地区,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拒绝提供证据,以所谓个人自由否定当事人合作之义务,则反映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哲学;在2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076.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依职权来确定审理对象或收集证据往往带来先入为主的问题,结果是剥夺了当事者充分陈述自己观点或进行反驳防御的机会。辩论原则正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确立的法理。 辩论的范围十分广泛,当事人可以就案件实体问题进行辩论,也可以对案件的程序问题进行辩论,还可以对适用法律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只能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63.html -
了解详情
得出结论,前提是已知的,结论是未知的,前提到结论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思维过程符合逻辑学中证明结构吗?我们知道民事诉讼遵循 大词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865页。 [10]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97页。 [11]参见毕玉谦著《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者不应有支持或反对某一方的偏见,乃法官中立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保障当事人特别是被告排除法官偏见的不良影响,实现程序公正,我国的民事、行政诉讼法均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15]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页。 [16]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5.html -
了解详情
。[5]在该案中,控辩双方的实质证据主要是己方证人中作为冲突事件当事人对事件经过的陈述。显然,本案中控辩双方的实质证据无疑是相互对立冲突的,在 ,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页。 [2]宋随军等主编:《刑事诉讼证据实证分析》,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103页。 [3]本案例曾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9.html -
了解详情
的生效判决或调解,损害案外人权利,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诉讼当事人一方虚构某一事实或伪造证据通过民事诉讼诈骗相对人财产或为了获得胜诉的情况,不是诉讼 成为检验刑事立法是否科学的标准和划定犯罪圈的基本原则。⒂ 为此,在刑法中增设虚假诉讼罪以规制恶意诉讼是指: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以做虚假陈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74.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的权利被不当地忽略了。 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前,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是证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当事人地位都没有得到确认。1996年修订的《 应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害人,这直接影响到被害人在法庭上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从个人独立角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对被害人损害的赔偿问题上,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