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以利益保障为目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国民“重实体轻程序”的惯性观念,而且可以为罪犯权利保护在实体和程序层面实现统一,在过程和结果层面 ,将指导思想从国家本位主义置换为当事人本位主义,即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主要从公民诉讼权利保障的角度和视角出发,把民事诉讼法律的任务定位为规范法院裁判权力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25.html -
了解详情
及其他各个方面等均由民事诉讼法加以规定。宪法对民事诉讼的程序和制度基本上没有做出规定。无论是当事人还是人民法院都无须在民事诉讼中援引或适用宪法。但是 的权威性无法合理“外化”。再者,人大介入法院审判工作,与司法权须由专业化人士行使的原则不符,也会导致在法院之上出现另外一个“法院”。因而,中国宪法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49.html -
了解详情
的强制执行令状来执行判决;(2)取走(Wegnahme)-以归还财产判决的执行令状来执行判决;(3)替代(Ersatzvornahme)-以替代物清偿。?罚款和 判决案件并不需要听审。?在奥地利的民事诉讼规则下,法院不受以前不同当事人之间的案件的判决的约束。奥地利没有遵循先例的制度,从这一点就可认为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45.html -
了解详情
于双重涵义对举证责任进行阐述。[38]一般认为,大陆法系举证责任双重含义说的首创者是德国学者尤里乌斯·格尔查(JuliusGlaser)。他在1883年出版 。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应对权利存在的法律要件事实负举证责任;主张权利因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2.html -
了解详情
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出现了一种将国际法或一般法律原则与国内法融合,合并适用的法律体系。这一法律体系被我国一些学者称为“并存法”或“合并适用法”(concurrent 法律标准。 3、对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不同 在国际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按照意思自治原则选择法律的自由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日本学者折茂丰在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69.html -
了解详情
,但检察机关以其他方式进行民事诉讼监督,尤其是以参与民事诉讼的形式进行监督的动向不容忽视。这样,就使得民事诉讼活动在原有的当事人之外又增加了检察机关, 抗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再审法庭。”因此,在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提出抗诉再审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应该有检察人员出庭。《规定》第四十五条指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60.html -
了解详情
及诉讼指引篇幅浩大,近八万余字。这样,先前复杂的诉讼费用规则有所简单化。本文拟就英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费用及其评定作一简要介绍和评述。一、有关诉讼费用的 费用的三分之二,但存在补偿费用的情形除外。本人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可取得的诉讼费用补偿,包括:如有关事务由诉讼代理人代理当事人完成,所准许收取或补偿的费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15.html -
了解详情
一个制度它是否好是否是有效,我们看到这一点后,就马上基于一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想法,希望尽快引进。但是引进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制度和我们现存的民事 程序。我们从这三大方面可以看出,当事人的意志、当事人的行为,对于程序本身,对于民事诉讼的发生、发展、终止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我们并不是说在这样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7.html -
了解详情
年奥地利与塞尔维亚缔结了有关民事诉讼当事人权利互惠、判决相互执行、遗产继承、监护和公文证明的条约。19世纪末开始出现国际民事诉讼的多边公约,如1890年《 昕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43页。[13]沈湘平:“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载《现代哲学》,1999年,第2期。[14]参见《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4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定位的弊端主要在于:1、游离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价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设立,是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讼累,实现诉讼经济的目的。因此,它需要在确认刑事被诉 之诉在审判程序上具有同步性。即使被诉主体未实施犯罪或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也不影响民事部分一并作出裁判。但刑、民之诉分离后,其审判程序上的同步性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