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仍不服从,则法官可命令勾销当事人的请求或答辩书,同时做出其败诉的判决或以藐视法庭行为予以制裁;第四阶段是庭审指导,是指当事人就一些事项,如修改 我国虽规定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举证原则,但因立法不详尽和法院职权主义传统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得到真正贯彻执行。要想建立完善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32.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界限与体系。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7条规定:即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后维持 原判的案件,当事人不得申请再审外, 一审、二审、二审再审、高级法院再审),根本体现不出《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两审终 审制度的原则。我们姑且不必去讨论究竟那一次判决的正确,但即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1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专家、学者及法院内部)对法律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对生效的民事裁决行使抗诉权的制度持有异议或否定态度,认为这一制度是违反或破坏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平等和处分 有个别的民事判决或裁定生效二年后,当事人又通过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或其它方式提起再审,体现不出法律的一致性与严肃性。由于我国《民法通则》对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96.html -
了解详情
真相,但由于法律对此已有事先的规定,例如在刑事诉讼中法院可以基于指控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作出无罪判决,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可以根据证明责任的分配作出判决 作出的裁判才最容易让当事人接受,胜诉的一方觉得正义得到了伸张,败诉的一方也觉得自己不冤枉。 (3)坚持客观真实,有助于促使办案人员积极地查明事实真相。目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这一规定强调了质证的程序价值。又如修改后第12项规定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可以作为再审事由提起再审。这样修改更加符合民事诉讼的特性,更加尊重了当事人的处分权,体现不告不理的原则及有限法院的原则,强调法院的被动性,保障了再审程序的公正。 三、结语 本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05.html -
了解详情
皆起因于同一个行为,可以将二者合并。[6] 股东直接诉讼中的问题和一般民事诉讼相似,但股东代表诉讼和民事诉讼差异甚大,是一项特殊的制度构建。我国《 学者认为,如果董事会或股东大会不同意开始派生诉讼程序,公司是无法以原告身份出现的,这时将公司列为被告,目的是公司可因此受到法院判决的约束,并从中获得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520.html -
了解详情
大多没有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优良传统。在这种观念下的中国人,是不会轻易告官的。其二,诉讼费用和败诉责任的压力。原告若要提起民众 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0] 如美国民事诉讼法律所使用的也是真正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real party in interest)一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920.html -
了解详情
于2000年2月29日作出(2000)平民终字第214号民事判决,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判决后,虞忠明以法院判决不公为由,逐级上访,并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 期间,不影响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因此,第六条的规定是劳动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的依据,是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不属民事诉讼的范畴。因此,虞忠明的该 ...
//www.110.com/panli/panli_18997712.html -
了解详情
八十二条规定,当事人的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不服,应当在民事诉讼法规定 法院不应主动干预,否则会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违背民事诉讼不告不理的诉讼原则,这是由司法权的被动性所决定的。否则再审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378.html -
了解详情
;另外,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因的利益之争,处于高度的对抗状态,而人民法院又必须对他们之间的争议作出一个非黑即白的裁判,如果败诉的一方当事人 中引入错案追究机制,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民事诉讼中,没有设立对调解的监督机制,检察院只对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拥有监督权,对调解没有监督权。人民法院内部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