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自动投案,也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8]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和所用的词语,完全与自然人相适应,与单位很难相联系。这实际上是立法在自首的问题 都能构成,对于自然人自首反而可以适用上述条款。两相比较,必然会使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出现不均衡现象,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司法权威性产生冲击。 3.单罚制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0.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能自动投案,也不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8]我国刑法对自首的规定和所用的词语,完全与自然人相适应,与单位很难相联系。这实际上是立法在自首的问题 都能构成,对于自然人自首反而可以适用上述条款。两相比较,必然会使自然人的刑事责任出现不均衡现象,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司法权威性产生冲击。 3.单罚制前提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4.html -
了解详情
特殊情况减轻处罚的目的;理解得过严又不利于更好地贯彻刑法确定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最高法院将其裁判理由收录于《刑事审判参考》,似应赞同其意见。 再另,在 否定的回答,主要是没有正确理解该条(第270条--引者注)所说的不予核准的含义。这里所说的不予核准,是指院判决、裁定不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因此不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41.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法律责任,与我国《刑法》规定的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相违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他的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 的犯罪事实。依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681.html -
了解详情
某某的刑事法律责任,与我国《刑法》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相违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他的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 犯罪事实。依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806.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就是罪刑相适应原则。其基本含义是:犯多大的罪,就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法院也就判处其相应 对于各种事项都不分轻重地适用刑法,就会损害国家的威信。 再者,依据罪行法定原则的立场,刑法已经将所有应成为犯罪的类型网罗殆尽,并以明文加以规定。为了被告人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28.html -
了解详情
人们对罪犯的评估等因素被加入到判决结论之中。在审讯中,涉及罪犯的灵魂,不仅是为了解释他的罪行和在司法上分辨责任。精神病学,尤其是犯罪人类学以及犯罪学的 但单面责任主义则在近来有取代前者之势。⒆显然,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属于双面责任主义或积极责任主义。笔者认为,这与我国刑罚文化传统、现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500.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但是,对于犯罪未得逞的含义或标准,中国刑法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犯罪结果未发生说。有学者认为,犯罪未遂只存在于 数罪并罚的规定进行并罚。 持这种学说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只有数罪并罚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从一重罪处断说。这是中国刑法理论中的传统的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2.html -
了解详情
不过笔者注意到,最高法院于2005年10月26日公布的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 [13]第11条规定: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制定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毒品等犯罪 刺死,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手段残忍,罪行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被告人在被抓获前向群众承认自己系杀人凶手,在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以精练的语言系统地提出了现代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刑罚人道化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并主张废除刑讯。上述法律思想 公约》;13、1967年《难民地位议定书》;14、1973年《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15、1980年《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6、1985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