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不同思路, 体现出不同法律文化的差异。虽然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建立共同诉讼制度的出发点和根据不一而足, 互不相同,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者都不约而同 必须做到尽可能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8]通过基本保持诉讼投入恒定而促成取得最大诉讼收益, 应当是实现诉讼过程的效率的重要途径, 而且其有很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0.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了夜长梦多久则生变。 (四)强化程序法实体法约束,提高调解效率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确认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 》,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第3期。 [12]陈弘毅:《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379.html -
了解详情
滥诉赔偿金制度,因滥用诉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责任人予以赔偿。2、设立诉讼担保制度。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 是有限供应的,国家只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法官和法庭,但诉讼理由是无止境的。从理论上说,诉讼过程中,各个当事人所做出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40.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个阶段均可提出证据。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确定了“举证期限制度”: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或由人民法院指定; 责任承担作出分配的案件,应于何时作出举证责任担的分配,有的法官主张在诉讼过程中,收集到必要的证据材料后才进行。理由是,立案部门仅根据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9.html -
了解详情
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第74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对已方 的意见》第75条第一项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属于对方当事人免除举证责任的情形之一。 需要明确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38.html -
了解详情
败诉的立法漏洞。 笔者认为,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准许原告撤诉的问题上,应当根据诉讼阶段的不同酌情考虑被告的意见。在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前原告申请撤诉的, 立法中不歧视被告,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给予被告更为充分的抗辩手段,是体现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地位平等的必然要求” [9]笔者认为,在对我国缺席审判制度重新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5.html -
了解详情
等著名法学家都主张这一观点。[5] 其四,多元说:这种观点认为在民事诉讼中之所以采取辩论主义,是出于尊重私人自治,高效率地发现真实,防止出其不意的 ,如当事人是否符合条件,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有无管辖权等。5、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辩论权,也就是说人民法院的判决必须经过和基于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4.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法官的权威自然能得到树立。 二、明确检察官的地位。 在我国检察官在刑事诉讼的地位是双重的,一是支持公诉,二肩负着监督人民法院审判活动是否合法。检察官这种双重地位制度几乎使我国的诉讼制度改革毁于一旦,与我国在控辩式基础之上诉讼体系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因为检察官在诉讼过程既行使公诉权,又行使监督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6.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当事人化趋势。这实际意味着以弱化职权主义因素、强化对抗制因素为基本特征的诉讼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已经开始发生。 进一步而言,这种以当事人举证为主要内容的庭审方式 要对原体制作一个基本的估价,应当承认它的主要弱点在于忽视了对进入诉讼过程的公民个人的保护,以此为基点,在推进某种民主化改革的同时应当承认某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41.html -
了解详情
确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防止将不“适格”的证据纳入诉讼过程,因此,从狭义上讲,证据规则是指确认某一证据材料是否具备证据能力的 ,法官认为这些证据符合允许品格证据使用的那些“例外情况”,因此裁决允许这些证据进入诉讼。[3] (三)违法证据排除规则 所谓违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是指在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