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并未再次组织进行民主方式修改分配方案,原告等人遂提起本案诉讼。 法院认为,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共同所有。本案双方诉争的土地 的定位从纠纷解决机制系统化角度的思考》,载《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20]参见吴超:《新中国六十年信访制度的历史考察》,载《中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797.html -
了解详情
时确定的用途限度内使用国有土地,非经法定条件和程序,不得改变其使用权的具体内容。[3] 从我国目前国有土地建设使用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国有土地 持此主张的还有郭明瑞先生,参见郭明瑞:《关于我国物权立法的三点思考》,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3] 刘凯湘主编:《民法学》,中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08.html -
了解详情
发挥应有作用。最高法院不断扩大刑事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加上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导致诉讼量增加。二、从需求面角度,联邦立法和司法创设了大量新的 判决被译介入中国,人们误认为国外的判决书都是论文式大段论证。实际上,美国基层法院的判决书,无论是对陪审团裁决进行登记的判决书还是法官审判的判决书,只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82.html -
了解详情
买卖立法思考当前,我国在实践中虽已经有大量分期付款买卖现象存在,但分期付款买卖仍处于初步尝试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运行制度 而多数国家的立法则不限于动产。根据我国的分期付款买卖的实践(我国台湾民法对分期付款买卖标的物并不限于动产),分期付款买卖的标的物应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2.html -
了解详情
大陆法系法学家来说,民法仍然是其法律制度的真正核心,在某些国家,它甚至可以说具有准宪法的性质。于是,立法机构常常感到在神圣的民法典范围内难以实行必要的改革 》规定劳动编和权利保障编,将劳动法、公司、合伙、合作社、不动产与动产的登记、证据以及证据的采信等内容纳入其中;1992年《荷兰民法典(草案)》草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31.html -
了解详情
投入的成本遭受无谓损失。(4)法律制度的理念是保护弱势,在转租的三方当事人中,次承租人是真正的弱势,其权益更易受到损害。 笔者认为,次承租人不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房屋租赁权是设置在不动产房屋上的权利,根据法理及国外立法实例(如日本民法典第605条规定:不动产租赁实行登记后,对以后就该不动产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59.html -
了解详情
引自梁慧星主编前揭《中国物权法研究》(上),第100页。)) 对此,笔者的初步看法如下:回在法律不承认取得时效制度的背景下,物的返还 和法律移植上应该注意的问题,体系化思考不可丢弃。 如果未来的民法典一方面继续承认物上请求权乃至绝对权的请求权,保持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制度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把停止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48.html -
了解详情
交易安全的功能,他们是有区别的:首先,无因性原则是作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因为只有采用无因性原则,才能更合理地解释为什么在善意取得中,动产交易从交付时 问题。如果第三人是根据物权公示原则取得权利,比如据不动产登记的记载取得权利,那么他就基本上没有善意、恶意的问题可究。其次,我们应看到,此处的恶意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5.html -
了解详情
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而对于采取其他方式流转使用权的,却未对其公示方式作出规定,因此,现行立法在农地使用权的变动 等著:《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高富平著:《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98.html -
了解详情
投入的成本遭受无谓损失。(4)法律制度的理念是保护弱势,在转租的三方当事人中,次承租人是真正的弱势,其权益更易受到损害。 笔者认为,次承租人不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因为房屋租赁权是设置在不动产房屋上的权利,根据法理及国外立法实例(如日本民法典第605条规定:不动产租赁实行登记后,对以后就该不动产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