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必要限度上,只要没有明显超过,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都是正当防卫。这一修订有利于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并且从立法上认定了基本相适应说已经过时 标准。 注释: ①新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②新刑法第20条第1、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31.html -
了解详情
的自主决断性 由于刑事搜查行为具有一定的对公民宪法性基本权益的干涉性,因此,为防止侦查机关搜查权力的滥用,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各国在刑事诉讼法中都 情况,如嫌疑人藏有凶器可能危及侦查人员或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需要对嫌疑人人身进行搜查的紧急情形;又如不及时搜查证据可能丢失,而上述情况如果不是在执行拘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44.html -
了解详情
未遂等特殊情况,侵害后果必然发生,也就是说,公民的合法权益在犯罪的预备阶段尚处于可制止可挽救的危险状态。如果将防卫的时间界定到在特殊情况下(躲避、报案) 和内涵。我国《刑法》第20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防卫过当及其处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68.html -
了解详情
人不受刑事追究为目的,不仅涉及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秩序,而且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自由、财产安全等重大权益,因此,进行刑事诉讼的程序规则应当由国民代表的 以其他任何形式作出规定。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却一直存在着一个违背程序法定原则的突出现象,这就是国家一方面通过立法机关制定了刑事诉讼法典,但是另一方面,又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7.html -
了解详情
自然人 狭义使用刑事被害人概念,主要指自然人而不包含法人和非法人团体。 二、国际法中的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在国际法中主要体现在1995年12月11日联合 厌讼、畏讼、耻讼的诉讼观念已在我国公民的思维中根深蒂固,公民权利意淡溥,不善于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今天,这一传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1.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充分关注受公权力影响的公民个人权益,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兼顾。在完善隐私保护立法时,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通讯自由权等 ] 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6] 彭礼堂.网络隐私权的属性:从传统人格权到资讯自由权.法学评论,2006(1) [7] 赵朝霞、偾小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43.html -
了解详情
行使诉权成为可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向社会郑重承诺:让那些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但因经济困难交不起诉讼费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要让那些确有冤情但正义难以 具体犯罪人的过错,在很大程度上也应视为国家的过失,即国家未能充分履行自己有效保护公民的法治责任。这种背景下,一旦找不到犯罪人或者犯罪人无法进行赔偿,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9.html -
了解详情
就应有赔偿。既然刑事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超期羁押行为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理应进行相应的补救。而对被超期羁押者全面进行国家赔偿,即是救济的 羁押作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羁押权的突出表现,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并极容易引发对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损伤,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它一方面造成了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76.html -
了解详情
转化的积极性。因而,宪法将有可能改变我国在职公民申请专利时遇到的权益人归属问题以及专利实施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修宪前,在知识产权作为私产并未明确的情况 广泛的公共利益之间实现平衡。 而且,我国加入WTO前后,先后修改了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三部法律(《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这些修改也强调了保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45.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不予受理。 【评析】 原文作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本案关键是否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国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加以限制,只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受理,对 表达了行政行为和受损害人的权益之间的一种联系。 从本案起诉人起诉状及申请信息公开的内容上来看,起诉人许某仅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从维护X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