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应将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从过失提升到故意(间接),选择适用投放危险物质罪。这种刑事司法判决理念的转变应该说是时代的产物,是刑法对于现代风险社会 义。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2009年9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醉酒驾驶致恶性交通事故犯罪性质认定作出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法律适用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18.html -
了解详情
伟东、周智明非法买卖氰化钠,危害公共安全,且系共同犯罪,应当以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均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购买氰化钠用于电镀,未造成严重后果, 线上,正常行走的宋宝英对将被机动车碰撞这一事件无法预见,而王阳驾驶机动车在路经人行横道线时未依法减速慢行、避让行人,导致事故发生。因此,依法应当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383.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行为主体实行了某些预先设定的行为即可,不需要对抽象的危险予以特别的认定。例如,违反法律规定的酒后驾驶行为,即使没有造成任何实害,也被认为是犯罪, 是为了取代违法性判断本身。 在司法实践中,单一的解释立场的运用经常导致误导定罪量刑,突破罪刑法定要求的后果。 例如,对于违法票据予以承兑、付款、保证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469.html -
了解详情
掷向人群能炸死炸伤多少人是不确定的,这要取决于炸药的威力和人群的密度;驾驶车辆冲撞人群,在道路上私设高压电网,挖掘陷阱等行为也都具备此种特征,行为人不能 的前提和基础,不能为了从重打击或者从轻量刑而改变定性。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使用毒针伤人的行为不能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那么使用假的毒针、大头针等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59.html -
了解详情
极端暴力性的一些罪名。取消这13个经济类的非暴力的罪名,实质上表现出了我国量刑方面对死刑的把握是更加严格。毕竟生命价值要高于财产价值,经济类犯罪与暴力犯罪 的保护,增加一些新的犯罪规定,加大惩处力度 1、醉驾飙车:危险驾驶首次入罪。醉酒驾驶机动车和在城区飙车,是人们深恶痛绝的两大“马路杀手”。醉酒和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0916.html -
了解详情
价值,却曲解了构成要件内容。 例一:关于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罪的关系,刑法理论公认的区分标准是,如果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就不成立 是有效的。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刑法理论应当改变方向,寻求正确适用刑法、准确定罪量刑的有效途径。 (一)不必重视犯罪之间的区分标准 笔者接触司法实践所形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0.html -
了解详情
扒窃的,扒窃行为并不会因吸食毒品情形的存在而其侵害法益的程度得以提高,这明显不同于吸食毒品后危险驾驶的行为。毕竟,扒窃属于财产性犯罪,而危险驾驶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41、143页。 (35)参见王巍:《扒窃入罪陷量刑怪圈》,载《法制晚报》2012年2月29日。 (36)参见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3148.html -
了解详情
是所有的法律手段中最高昂的。有学者在评价《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问题时指出,由于缺乏相关的刑事司法资源的支持,因此,类似的立法很 的,使得该罪由原来的结果犯变为情节犯。 [9]以上两个罪的修改主要是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量刑标准之外增加了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的规定。 [10]参见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1.html -
了解详情
是所有的法律手段中最高昂的。有学者在评价《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问题时指出,由于缺乏相关的刑事司法资源的支持,因此,类似的立法很 情节严重的,使得该罪由原来的结果犯变为情节犯。 ⑼以上两个罪的修改主要是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量刑标准之外增加了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的规定。 ⑽参见程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02.html -
了解详情
原本没有当犯罪处理的行为以犯罪论处。 例如,我国刑法并没有像国外刑法那样规定超速行驶罪、酒后驾驶罪,直到现在,司法机关一般也没有将超速行驶、酒后驾驶 主体性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主要依赖脆弱的技术手段,与此同时,个人行为所具有的潜在危险也飞跃性地增大,人们不知瞬间会发生何种灾难。这主要是因为,在当今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