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法律术语,指当事人为维护有利于自己的主张或申明所提出的各种诉讼资料。诉讼资料包括当事人主张的事实、证据、针对对方主张的 就借贷合同成立并生效加以证明时,法院告知原告应当对借贷关系成立并生效提出证据加以证明,这显然没有问题。但原告要求法院进一步指示应当如何举证,提出哪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3.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构架与程式》一书中对争议作出积极回应:首先,就辩论主义与法院证据调查的关系而言,在西方民事诉讼中,法院并非完全无所作为,法院有权进行证据调查 具有积极意义,但尽快明确当事人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权能划分,寻找有力的粘合剂,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互动机制,更符合中国现实的需要。从这一意义出发,审判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1.html -
了解详情
依托;只要提出主张即会发生提供证据的责任。在民事诉讼中,一方面,民事权益主体必须提出明确的诉讼请求和具体的诉讼主张;另一方面,民事权益主体必须通过积极的行为 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 第三个层次是法官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问题十分复杂,在依照法律和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将导致明显不公正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的构成要件入手,探讨该要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民事诉讼中的意义。 一、证据的形式与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依据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可以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即书 就拒绝采用。对此,也许会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并举例说,测谎结论不就是因为不具有法定证据形式才未被采纳吗?笔者认为,测谎结论之所以不能在诉讼中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84.html -
了解详情
三级为大致可能,第四级为非常可能[3]。他们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应定在第四级,即在穷尽了可获得的所有证据后,如果达到或超过75% 证据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18。 [2]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法律出版社,414。 [3][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13.html -
了解详情
》初稿第3稿第5条对跨国民事诉讼中的听审请求权作了规定,其主要内容有:所有的当事人都有权提出事实和法律主张、证据、法律理由;每一方当事人都应该 请求权的保障 不像其他国家在宪法上确认听审请求权那样,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听审请求权,然而,基于宪法有关尊重人格尊严以及尊重和保障人权之规定,我国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务的客观需要,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查证、质证、认证诸过程提供了较为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证据规定》本身远不是 举证期限,那么此时能否允许当事人通过协商来确定举证期限呢。其二,法院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时,在告知方式上是口头告知还是书面告知?其三,在内容上,合议庭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8.html -
了解详情
定规则可以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证明活动,或者迫使其提供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法官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平合理地作出判决。由此可见,推定规 或支出确信无疑地超出合法收入而且差额巨大。在民事诉讼中适用推定规则时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应该是优势证据。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系列有助于弱势者一方实现其实体权利的程序装置。 在传统型民事诉讼中,事实证据资料的收集、提出责任的分配,在理论上向来以辩论主义在法院与当事人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19]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民事诉讼法 [M].白绿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4.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包括参与、公平、易于说明(intelligible易懂性)、个人尊严、及时性、对于程序的信心等多种程序价值。 [26]从法经济学视角观之,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这 ,第一种方式一律依职权评断非法证据,完全忽视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意思表示,显然与民事诉讼乃解决私权争议途径的本质属性相悖,因此,这种方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