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的法律依据上讲,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在《民事诉讼法》中,首先在第14条规定了民事检察监督的总的原则,即:“人民检察院有权 原告(公诉人)起诉,将双方当事人列为被告。诉讼请求,应当是宣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无效或者予以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7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86.html -
了解详情
以德国为宗,学习德国的民事诉讼法,成为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分支。二战后,日本实行了新宪法,改采美国法制,使其民事司法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 ,也就是要求当庭举证。第二,直接审理主义要求当事人提供证据应当以口头方式加以说明和解释,并进行口头辩论。虽然直接审理主义和口头审理主义是两项分别独立的诉讼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3.html -
了解详情
的成就。在总结各级法院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最高法院也在着手制定有关简易程序的司法解释,以规范其运作。笔者近年来一直比较关注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曾到北京市 终止租赁合同,简易程序可能产生一项收回不动产租赁物命令。3.《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一书的解释是:什么叫做简易程序?简易程序就是指不用审理,即不在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1.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17号司法解释)却规定:“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和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以及我院《 他人造成“经济损失”或“物质损失”的,行为人应给他人赔偿损失,或者受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没有从正面作这样的规定:犯罪人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应予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举证期限具有随意性“谁主张,谁举证”是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就是主要原则。那么当事人的举证终点期限, 》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审判实践的经验、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释,笔者认为,当事人举证的终点期限应确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存在通过诉讼获得一定的利益(包括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等),从而有司法保护的必要性时,法院均应许可该当事人作为正当当事人进行诉讼。上述正当当事人 起诉能否成为一个具体诉讼的开始。可以看到,一审法院系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通过案件受理程序受理了该案。但立案后,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3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还是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何解决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时效冲突?一方当事人上诉后,二审法院的审理范围如何确定?这一系列的问题,限制着法院对《若干解释》 国家司法权的统一性,国家又建立了不服行政裁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即司法最终裁决的原则,这也是世界各国行政法所奉行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行政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8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范来决定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再如,在国际私法中,所要适用的程序法即诉讼法是确定的,因此,在国际私法中通过冲突规范所要寻找适用的只是实体法,但在公法 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91页。董皓著:《司法解释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第291页。转引自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3.html -
了解详情
1) 立法上的缺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蚕食。 从两部诉讼法关于人民检察院开展法律监督的总的规定看,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及行政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第一起抗诉案件到2000年,是其快速发展时期。譬如1997年全市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230件,比上年增长24%,立案99件,增长14%,基层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0.html -
了解详情
眼光看,现行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将精神损害赔偿排斥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之外,是理性而明智的。它既体现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相关民事立法的精神实质, 精神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况且最高人民法院已明确作出了不受理该类诉讼请求的司法解释;2、副作用大。精神损害赔偿诉讼比较复杂,审判操作难度大,刑事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