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理念问题的重新思考[J].现代法学,2002,(4):27.28. [10]刘永林.试析民法与经济法的基本假设差异[J].法律科学,1998,(3):63. [12]尹长海.论商法和经济法的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62. [13]漆多俊.经济法[M].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98.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它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不损害他人利益,即必须遵守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它将市场主体的行为及权利限定在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许可 多是任意性规范,充分尊重市场主体的意思自治。经济法是市场经济非常态性法律,它多是强行性规范。[7]从经济法的产生发展可知,经济法以追求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045.html -
了解详情
规律、无任何有效益产出甚至是负效益产出的法律,我们称为劣法。面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受控主体可选择的策略也有两种,遵守和不遵守。其 ,2006.559,560 [8]刘大洪.论经济法成本[J].经济评论,1999(3):12 [9]胡光志,王波.行政垄断和反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法学,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821.html -
了解详情
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较为恰当地总结出了现有立法的特点和经济法的现状,但由于其将市场主体和国家经济调制主体均放在同一力量层面来论述,不加区分地强调国家、 的市场经济》,载于《读书》2008年第1期。 [13]程信和:《经济法基本权利范畴论纲》,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4]张守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257.html -
了解详情
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放任经济自由发展是其显著特征; 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是政府统制经济,其特点国家权力广泛扩张,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未来的经济 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较为恰当地总结出了现有立法的特点和经济法的现状,但由于其将市场主体和国家经济调制主体均放在同一力量层面来论述,不加区分地强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68.html -
了解详情
”,则当有依法治国之实质在税收领域“依法治(税)权,依法治(税)吏”的体现,纳税人于是成为依法治税的主体,而税权和税吏才是依法治税的首要对象。 征税权滥用的‘权利之法’。”①依笔者之见,税法是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交叉领域:从经济法注重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税法确是保证公共服务所需财政收入之法,但公共利益乃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7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前一种理解过于狭窄,忽视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联系,而后一种理解又过于宽泛,容易模糊社会法和经济法的区别与界限,因此,应当将社会决定位于劳动法和 (劳动者)、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发生的关系。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关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52.html -
了解详情
,使之具有了组织管理性质、必须遵循政权运作的某种规律,超出了“平等主体”及其自由、自主意思表示的范畴,应当将其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这些合同主要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 或消灭某项法律关系为目的而达成协议。”(注:杨桢著:《英美契约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著名民法学家王家福、谢怀栻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79.html -
了解详情
期望得到的报酬,或者,就是在没有垄断剥削的条件下将会存在的价格和工资。“59 (三)决定“公共利益”的主体-质疑“民主”的实现 “但是,这个原则作出一个非常广泛的假定 。 30「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 P99。 31 很多的经济法的教材和论著都对这一段对正义的解读做了引用,我们也许可以说,这至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49.html -
了解详情
调节机制为基石、政府干预调节机制为补充的机制而起作用的。国资管理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因而和谐辩证法对国资管理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国资在其运营、管理过程中 责统一 权利(力)、义务、责任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和谐理念或者和谐社会的建立在法律上的要求就是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权利、义务、责任三方面及其相互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5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