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政治原则出发,给”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划定界限,意图藉此构建起相对具体的政治体制,使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并行不悖,但事实上这种理论只是虚构的 且逻辑地提出程序控制权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重新分配及其动态均衡的问题。卡佩莱蒂曾说,尽管19世纪的个人主义思想在民事诉讼的概念上有所反映,把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8.html -
了解详情
终结诉讼、回避等与实体争议无关的程序事项。关于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人民法院依申请调查取证范围 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等严格责任中。但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迈进,特殊侵权案件越来越多,在具体适用中存在一些误解,主要是将举证责任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0.html -
了解详情
时效重新开始计算。如果将该理由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其一,没有说明为什么在撤诉后诉讼时效还要中断、还要重新计算?其二,该理由是仿照《民法通则》140条而设计 诉讼的程序价值看,公正和效率是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公正对于当事人而言,不仅包括程序自身,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实体正义的实现紧密相关。权利人不会简单的贸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6.html -
了解详情
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发现一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这里所说法院发现各种错误只能限于 ,而两便原则则处于从属地位。也就是说不能为了“两便”而剥夺当事人的处分权。其次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纠纷,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的部分内容没有上诉,则意味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63.html -
了解详情
实体权利,只不过是将实体权利作种类上的重新划分或者说是实体权利的代名词而已。〔7〕我国传统民事诉讼理论中,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 格的基础也是纠纷管理权。以纠纷管理权作为我国代表人诉讼的当事人适格的基础,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对代表当事人的合适性作出规定。在这一方面,法院应当发挥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95.html -
了解详情
级制度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一般都规定了两审终审制,即对第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的,当事人可以向该法院的上一级法院上诉。如前苏联, 只能以原裁判在适用法律方面有错误为由,要求第三审法院进行审查,对于涉及重大社会利益的案件,也应是针对其法律适用问题而提起。与此相适应,第三审法院审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4.html -
了解详情
的突袭性。由于立法确认了证据可以随时提出,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持有证据却不主动地向法院提交,而作为“秘密武器”在法庭上进行“突然袭击”。这种 :“辩论终结之后,各方当事人不得再行提出任何便条、解释、说明,用以支持其已作出的陈述”。[18]借鉴国外经验,并考虑到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状况,我们建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1.html -
了解详情
,以便其束手就范,或无奈地与上诉人达成调解或和解协议;更有甚者,有些当事人明知上诉无理,却试图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乃至重金收买法官而获取胜诉判决。此外 违背法律为理由,不得上诉或控告。目前,就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而言,对于是否应从争议金额或案件类型方面对当事人的上诉权加以适当限定,意见并不一致。目前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9.html -
了解详情
也不宜干涉。(三)我国现行法律对“不告不理”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限制及思考。在民事诉讼中“不告不理”为当事人处分民事权利的表现,但为了防止个人权利的滥用 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时,如果发现在上诉请求以外原判确有错误的,也应予以纠正。”笔者认为,对于此项司法解释条文在司法实务中应谨慎适用,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7.html -
了解详情
位而效率和安定是第二位的话,那么就应该对“效果意思说”作认真地检视。从以上的认识出发,笔者认为,“效果意思说”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给予圆满地解释:( 根据来对案件作出裁判,这和民事诉讼的本质是不相协调的。所以,民事诉讼法应当完善有关自认效力的规定,使人民法院的裁判受当事人自认的严格约束,同时对有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4.html -
了解详情